俄罗斯这次宣布的30小时停火,表面上看是复活节期间的人道主义姿态,实际上可能

瑛悦说事儿 2025-04-22 09:27:21

俄罗斯这次宣布的 30 小时停火,表面上看是复活节期间的人道主义姿态,实际上可能藏着更深的战术考量。从俄军近期的一系列操作来看,他们似乎在利用停火间隙做两件事:一是修复防御工事,二是测试乌克兰的反应。比如在炼油厂覆盖铁丝网防无人机这招,就是典型的 “停火期间闷声搞建设”。 先说说铁丝网这事儿。乌克兰的远程自爆无人机对俄军后方设施威胁很大,尤其是炼油厂这类关键目标。俄军直接用巨型铁丝网把整个炼油厂罩起来,这招看似简单粗暴,实则很有针对性。 无人机的攻击方式通常是俯冲撞击,而密集的铁丝网能提前引爆无人机携带的弹头,或者卡住螺旋桨让其坠毁。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防御手段,在停火期间悄悄部署,等乌军再发动攻击时就会发现效果立竿见影。 再看停火本身。俄方宣称严格遵守停火协议,但乌方指责俄军在停火期间仍有炮击和无人机活动。这种互相扯皮的背后,可能是俄军在故意制造混乱。一方面,他们通过局部骚扰消耗乌军的弹药和精力;另一方面,又利用停火窗口加速部署防御工事。 比如在炼油厂周边,俄军可能趁着停火的 30 小时,调集工程部队快速铺设铁丝网、挖掘战壕,甚至布设地雷。这些防御措施完成后,乌军的反攻难度就会大幅增加。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的奖励机制可能在停火期间发挥了作用。像斯塔罗斯汀中尉这样的案例,让俄军士兵明白,在停火期间表现英勇同样能获得晋升机会。 比如某个士兵在停火期间发现乌军动向并及时报告,或者在防御工事中坚守岗位,都可能成为晋升的资本。这种激励机制让俄军在停火期间依然保持高度警惕,而乌军可能误以为停火就是全面休息,结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从结果来看,停火结束后俄军迅速恢复攻势,并且击落了 104 架无人机,这说明他们的防御措施确实有效。而乌克兰在停火期间可能没有充分利用时间加强进攻,反而被俄军的 “假停火” 战术摆了一道。 这就好比两个人打架,一方突然说 “暂停”,然后趁机穿上防弹衣,另一方却放松警惕,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这些分析都是基于现有信息的推测。具体情况可能更复杂,比如乌军是否真的上当,还需要更多战场数据来验证。但至少从俄军的战术习惯和近期动向来看,他们确实擅长在停火期间玩 “暗度陈仓” 的把戏。

0 阅读:0
瑛悦说事儿

瑛悦说事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