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几字弯”候鸟天堂,咋成了偷蛋毒鸟的“黑战场”? 春天的黄河“几字弯”,本应

俊誉谈娱娱乐 2025-04-22 09:48:34

黄河“几字弯”候鸟天堂,咋成了偷蛋毒鸟的“黑战场”? 春天的黄河“几字弯”,本应是万鸟翔集的诗意画卷——灰鹤群飞遮天蔽日,苍鹭在芦苇荡里筑巢育雏,天鹅掠过水面划出银线,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黑鹳都常来“打卡”。 可谁能想到,这片被生态修复“养”出来的候鸟天堂,正被一双双黑手撕成“地狱”:有人趟着齐腰深的水掏鸟窝,有人撒毒饵毒杀野鸭,更有人把鸟蛋当“摇钱树”,催生出一条从偷蛋到卖鸟的黑产业链。 候鸟多了,黑手也来了 黄河“几字弯”横跨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地,湿地、滩涂、湖泊星罗棋布,是我国北方候鸟迁徙的“黄金通道”。 这些年,随着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宁夏湿地里不仅能常见大鸨、黑鹳等“国宝”,还首次监测到遗鸥、东方白鹳等12种新鸟,灰鹤种群甚至壮大到近万只。 可生态变好的喜悦还没消散,非法捕猎的阴影就笼罩而来。 最让人心疼的是“掏窝”——不法分子钻芦苇荡、踩烂泥滩,专找鸟妈妈刚下的蛋。 2023年3月,宁夏沙湖就发生过一起恶性案件:几个熟门熟路的当地人,4次潜入芦苇荡,一共掏走2846枚苍鹭蛋,以20元一枚的价格卖给下家。 更残忍的是“毒杀”:2023年9月到2024年1月,3个犯罪嫌疑人在黄河宁夏段撒呋喃丹,直接毒杀了1100多只野鸭,尸体漂在水面上,连刚出生的小鸭子都没能逃过。 一条黑产业链,毁了多少鸟? 这些被偷、被毒的鸟,最后都去哪了? 答案让人脊背发凉——它们被做成了“野味”。 以“掏窝”为例,黑产业链分成了“偷蛋-孵化-饲养-贩卖”四步:当地人凭熟悉环境偷蛋,收蛋人以20-40元一枚收购,送到南方养殖场孵化,养到半大再以1000元一只卖给野味市场。 听起来像“养殖”,实际是“杀生”——野生鸟蛋人工孵化成活率极低,补窝再产的蛋孵化率也大幅下降,一只鸟蛋背后,可能是几只甚至十几只鸟的死亡。 更麻烦的是监管难。 黄河“几字弯”的湿地滩涂太大了,很多“野滩地”“野湖”连名字都没有,护林员穿雨裤就能走进去掏蛋,靠人力巡查根本看不过来。 有基层林业干部叹气:“水才一米深,偷蛋的人说进就进,等我们接到举报赶过去,鸟窝早空了。” 护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好在总有人在拼力守护。 办案检察官说得直白:“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光抓偷蛋的没用,得端掉整条产业链!”现在很多案件只查到捕猎环节,收购、运输、贩卖的下家还逍遥法外,只有让每个环节都担责,甚至赔生态账,才能断了不法分子的念想。 基层也在想办法。 宁夏一些乡镇聘了护林员每天巡滩,还打算在重点区域装监控;民间“拍鸟热”兴起,观鸟协会的爱好者成了“编外护鸟员”,他们拍鸟时顺便盯着可疑人员,发现情况立刻举报。 有观鸟爱好者说:“我们拍鸟是因为爱鸟,要是连鸟都没了,拍什么?” 站在黄河边看候鸟飞过,突然想起护林员说的一句话:“这些鸟飞了几千公里来这儿,图的是一口食、一个窝。我们守的不只是鸟,是黄河的生机,是子孙后代还能看见的风景。”拒绝野味、举报偷猎、支持护鸟,其实没那么难——你不吃一口“野鸟宴”,黑手就少一分动力;你多拍一张违法照片,护鸟人就多一分底气。 别让“候鸟天堂”变成“候鸟坟场”,这事儿,我们都能搭把手。

0 阅读:11
俊誉谈娱娱乐

俊誉谈娱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