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特朗普正因关税战带来的连锁反应焦头烂额,就在这种关键时刻,被视为“MAGA阵营巨星”的阿根廷总统米莱,却在贸易领域与特朗普“唱反调”,大幅放宽进口限制,推动中国商品在阿根廷市场激增。那么,米莱为何这一次不跟随特朗普脚步?这一事件的发生又意味着什么? 自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延续了其标志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加征关税、推动“对等关税”等。然而,这些措施并未带来预期效果,反而引发连锁反应。美国国内通胀高企,民众对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加剧。CNBC民调显示,49%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经济未来一年将恶化,特朗普的经济支持率跌至43%,为其任期最低水平。
更严峻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遭到学界和政界的广泛反对,近千名经济学家联名签署“反关税宣言”。宣言直指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基于错误的经济理解”,可能导致“自找的经济衰退”。共和党内部也出现裂痕,多位政客发出警告,若经济冲击持续,中期选举将面临惨败。 与此同时,当地时间4月19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俄克拉荷马城的一场纪念活动上发言,他没有直接点名特朗普,但批评的内容明晃晃指向“白宫的现任主人”。克林顿说,如今的美国“大家都在争论谁的愤恨更重要,什么时候可以稍微夸大一点事实以获取优势”,而他口中的“夸大事实”与“被愤怒主导的政治”,正是当前特朗普政府广泛受到质疑的地方。在此之前,奥巴马和拜登也先后登上公共舞台发声,抨击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呼吁社会关注“真相”与“制度的责任”。 三位前总统在两周内接连发声,表达对特朗普的不满,这在美国历史上极为罕见。通常,前总统对于继任者的批评要么克制,要么藏在学术演讲和外交表述中,但这一次,他们不再保持沉默。而这种“集体出动”的背后,折射出对特朗普路线的深度担忧,尤其是在贸易、外交和国家治理层面。
就在特朗普焦头烂额之际,一个更糟糕的消息传来——阿根廷总统米莱的贸易政策大转向。要知道,作为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米莱曾在竞选期间抨击中国,甚至扬言“断绝关系”。然而,执政后,他迅速调整策略,大幅放宽进口限制,取消电子产品、轮胎、水泥等商品的进口门槛。今年2月,阿根廷进口额同比增长40%,其中中国商品进口量翻倍,手机、家电等产品因“物美价廉”成为市场新宠。 有分析认为,这不仅是阿根廷应对本国经济压力的务实之举,也折射出对美国市场不确定性的规避。对于阿根廷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稳定的供应链比空洞的政治口号重要得多,中国商品价格更低、品类更全,正好填补了市场空白。此前由于汇率波动、外汇储备吃紧,阿根廷曾一度限制进口,而如今的放宽,无疑是一种“务实转舵”。
当然,阿根廷的政策转向也绝非孤例。在近几个月里,拉丁美洲多国都表现出更积极的对华态度,不只是贸易,还有能源、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加速推进,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调整中越来越倾向于多元化布局,而不是继续押注美国市场。 对中国而言,阿根廷的决定带来的不仅是出口机会,更是国际地位的再次提升。在美西方不确定性增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稳定供应链体系和政策持续性成为合作优势。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搞经济胁迫,这一点对经济体尤其重要。阿根廷正是看中这一点,才愿意对中国商品“敞开大门”。
而对美国来说,这不仅是贸易流失,更是话语权削弱的体现。特朗普用强硬政策推开了别人,却没有建立起有效替代。当美国内部还在为一份“关税政策”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中国商品已经悄悄登上拉美国家的货架。当前,特朗普还在为关税而战,但外面的世界已经悄然换挡,这个时代不会等人,市场也不会惯着谁,美国若继续被保护主义困住,最终输掉的可能不只是中期选举,更可能是一个又一个全球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