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病未能晋升军衔,45岁时离休,开始休养生活,这一养就是45年,直到90岁去世。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在全军范围内大规模授衔,当时已是副师职的刘竹溪,获得了上校军衔,不少与他并肩战斗过的老战友都觉得他有些委屈,要知道,论资历,刘竹溪1938年就参加革命了,论功劳,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次立下赫赫战功,就连老首长陈毅都夸他是“模范团长”,照这么看,给个大校似乎也不过分。 但刘竹溪对此却并不在意,这个农家子弟出身的汉子,骨子里就透着朴实和谦逊,面对战友们的抱不平,就这样,刘竹溪对上校军衔很满意,一门心思扑在部队建设上,谁曾想,造化弄人,他再也没能等来晋升的机会。 1959年,中央军委下达了军衔晋升的指示,按说,这对刘竹溪是个天大的好事,凭他的资历和表现,从上校升大校简直是顺理成章,天不遂人愿,就在这关键时刻,刘竹溪病倒了,多年的伤病累积,再加上劳累过度,他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医生下了最后通牒:再不休养,后果不堪设想!组织上一再做他的思想工作,可倔强的刘竹溪还是坚持带病工作,直到病重离职休养,这次晋升的机会,只能与他擦肩而过了。 1960年,又一次军衔晋升在即,刘竹溪刚刚养病回来,本想重整旗鼓再战沙场,然而,病魔再次无情地将他击倒,这一次,他再也无法与病魔抗争,只能离开心爱的部队,这次晋升,又与他无缘了。 本以为时间还很长,机会总会有的,但谁曾想,1965年,军衔制度戛然而止,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晋升的可能,就在这一年,刘竹溪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医生再三告诫,不能再拖了,于是,他向组织提交了离休申请。 消息传来,轰动了军中上下,副军长如此年轻就要退休?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要知道,就连总参谋长罗瑞卿,当时都还在为国操劳呢,就连总理周恩来得知此事,都亲自给刘竹溪打电话,再三挽留,战友们更是坚决反对,都恳请他多养养病,重回岗位,可刘竹溪心意已决,他深知自己的身体,离休是迟早的事,既然如此,不如早点让贤,把位置留给更年轻、更有为的同志,组织上见他如此坚决,也就不再强求。 就这样,刘竹溪以45岁高龄,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离休的开国将领,结束了他27年的戎马生涯,他的军旅生涯,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短,可为什么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军人,英年早退?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不妨往前追溯,看看岁月留在刘竹溪身上的印记。 硝烟散尽,和平终于来临,但战争的创伤,却成了他的终身伴侣,医生在他身上取出30多块弹片,但仍有20多块深藏在他的血肉之中,成为永远的隐患,即便如此,他仍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到部队建设中,从参谋长,到炮兵司令,再到副军长,他为国防建设鞠躬尽瘁,直至离休。 1965年,他郑重地向组织递交了离休报告,他深知,伤病交加的身体已无法承担繁重的工作,再不休息,恐怕连小家都顾不上了,组织上虽然百般挽留,但他的决心已下,就这样,这个“45岁的老人”告别了他魂牵梦萦的军营。 45年的离休岁月,他默默无闻,鲜为人知,但他的赤诚之心,他的奉献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怀念,2010年,当他溘然长逝,家人在他的骨灰中竟然找到28块弹片,这28片沙场战火锻造的勋章,述说着一位战斗英雄无声的坚守。 历史的长河中,刘竹溪只是一个普通的名字,但他的故事,他的传奇,却在无数人心中投下了不朽的光芒,军装下的创痍,是他生命的底色,血肉中的弹片,是他无悔的选择,他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了一曲为国为民的壮丽凯歌。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7评论】【28点赞】
喵喵呜哒
45岁的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