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一名衣衫褴褛的国军少校突然闯入解放区,战士们准备盘问时,他开口说道:“同志,你的级别不够,请立即上报首长,我的代号是902!” 赵炜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文安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境贫寒的他,13岁就离家谋生,当起了学徒,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赵炜为了躲避战乱,辗转来到了桂林,机缘巧合之下,他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十六期,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黄埔军校,赵炜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战友,其中就有日后改变他一生的朱建国,朱建国思想进步,经常与赵炜讨论时局和理想,在朱建国的影响下,赵炜开始接触并思考共产主义思想,他看到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深感失望;同时,共产党的先进理念,让他眼前一亮,赵炜渐渐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 1946年,抗战胜利后,赵炜被派往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任职,而他的好友朱建国,此时已是一名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经过深思熟虑,赵炜决定加入到革命的行列中来,在朱建国的引荐下,他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正式成为一名特工。 中共地下党领导人李克农亲自为赵炜选定了代号"902",从此,赵炜开启了他惊心动魄、鲜为人知的地下工作生涯,凭借着自己在国民党军中的职务之便,他搜集整理关于国民党军队编制、兵力部署、作战计划等大量机密情报,通过秘密电台和交通员,源源不断地向党组织传递着这些宝贵的信息。 902这个代号背后,是一个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坚定信念;是一颗赤诚之心,在最危险的时刻,依然闪耀着理想之光,赵炜知道,自己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小心谨慎,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革命事业和自己的性命。 艰难困苦和随时可能暴露的危险,从未动摇过赵炜的决心,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将汇入革命的洪流,助力民族解放的伟大进程,这个信念,支撑着他一往无前,勇敢地与敌人斗智斗勇。 作为一名共产党特工,赵炜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暗战。 1947年,国共内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在东北战场上,我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较量,赵炜利用自己在国民党军中的特殊身份,精心设计了一个大胆的计谋,他伪造了一份军令,命令国民党第13军进攻我军设下的包围圈,这一招可谓险中求胜,但赵炜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信心。 果然国民党军队在错误的军令指引下,悍然挺进了我军的"口袋",激战过后,第13军的两个师被我军全歼,这一仗,成为了我军在东北战场上的重要转折点,而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正是默默无闻的赵炜。 但风云突变,形势急转直下,1947年9月,赵炜得知身边的几位同志相继被捕,敌人的魔爪,已经渐渐逼近,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极有可能已经暴露,然而,这个关键时刻,赵炜没有选择退缩,他铁了心,要将最后一份关键情报交到党组织手中。 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赛跑开始了,赵炜想方设法甩开了敌人的追踪,冒死返回沈阳,他利用各种隐蔽的方式,辗转于安全屋之间,最终成功将情报送出,而此时,敌人的包围网已经越收越紧,赵炜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撤离。 经过几天几夜的跋涉,赵炜终于抵达了解放区,当他瘫倒在解放军战士面前的时候,全身已是伤痕累累,几乎难以辨认,但他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为他知道,自己终于回到了党的怀抱。 在辽东军区司令部,赵炜向党组织汇报了国民党在东北的重要作战计划,这份宝贵的情报,成为我军事先掌握敌人动向,并最终在三大战役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赵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畏和坚贞。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6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