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东梅说,1927年外婆在遇见外公前,其实喜欢过别人,那就是介绍她入党的欧阳洛。可之后他却因革命事业牺牲,外婆也就没和他人提起。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百年党史巾帼红 | 贺子珍:井冈山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井冈山上的故事要从那个风雨飘摇的年月说起。 1927年深秋,三十四岁的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的残部往深山老林里撤,路上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 这时候的井冈山早被两股地方武装占着山头,领头的叫王佐和袁文才。 毛泽东就带了几个兵去谈判,见面时身上那件中山装皱得跟咸菜似的,可说话那股子气势愣是把对方镇住了。 袁文才后来跟手下说:"这读书人看着文气,骨子里带着杀气。" 山上这时候住着个十八岁的姑娘贺子珍,梳着两条油亮的大辫子,眼睛跟山泉水似的透亮。 别看她年纪轻,早就是井冈山第一个女党员了。 当时山上的爷们儿都私下嘀咕,说这姑娘心里装着个叫欧阳洛的革命同志,可惜那人年初在湖北搞暴动时挨了枪子儿。 贺子珍听说这事后,连着三天没出房门,后来还是袁文才的媳妇硬把她劝出来的。 毛泽东上山后办农民夜校,贺子珍被派去当文化教员。 有回教识字,毛泽东在黑板上写了个"鬥"字,底下坐着的赤卫队员抓耳挠腮。 贺子珍站在教室后头扑哧笑出声:"毛委员,您这字写得跟打架似的。" 毛泽东转身看见个穿蓝布衫的姑娘,阳光从窗外斜进来照在她脸上,那笑容比山杜鹃还鲜亮。 转过年开春,毛泽东要去永新县搞调查。当地话叽里呱啦像鸟叫,他听得直挠头。 贺子珍主动请缨当翻译,挎着驳壳枪跟在毛泽东后头走村串户。 有回在老乡家吃饭,贺子珍把红辣椒往毛泽东碗里拨,毛泽东辣得直冒汗还硬撑:"江西的辣椒比湖南的带劲!"这话把灶台前烧火的老婆婆都逗乐了。 1928年端午节,山上办了六桌酒。 贺子珍穿着新做的蓝布褂子,毛泽东特意跟老乡借了件青布长衫。 婚礼上袁文才起哄要喝交杯酒,贺子珍端起土碗一饮而尽,辣得直吐舌头。 那天晚上,毛泽东在油灯底下给贺子珍念自己写的《井冈山的斗争》,念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外头突然响起枪声——白军摸上山了。 贺子珍抄起墙角的步枪就往外冲,月光下那辫子甩得像条黑蛇。 头胎女儿是在打龙岩时候生的。 贺子珍把孩子裹在军毯里,跟着部队翻山越岭。 有回遇上白军追兵,她抱着孩子滚进山沟,浑身被荆棘划得血淋淋。 后来实在没法子,把孩子托给当地老表家。 半年后派人去找,老乡哭着说孩子得天花没了。 贺子珍听到消息时正在缝军装,针尖扎进手指头都没觉着疼。 1932年红军打漳州,贺子珍又生下个男娃。 这回交给瑞金的老乡时,她在孩子襁褓里塞了块银元,银元上刻着"贺"字。 等1934年长征路过时,那户人家早被白军烧成平地。 贺子珍在废墟里扒拉半天,就找到半块焦黑的银元。 这事她谁都没说,把银元贴身藏了二十年。 1935年娄山关战役,贺子珍为救伤员挨了十七块弹片。 抬担架的战士说,当时她背上血糊糊的,手里还攥着个没来得及扔出去的手榴弹。 在担架上昏迷前,她跟毛泽东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管我,带着队伍走。" 这话后来被写进很多回忆录,但没人知道她兜里还揣着半块烤红薯,是准备给毛泽东当干粮的。 在苏联那十年,贺子珍白天在纺织厂干活,晚上去伏龙芝军事学院听课。 有回在莫斯科街头看见个背影像毛泽东的人,她追着跑了三条街,最后蹲在涅瓦河边哭湿了整条围巾。女 儿娇娇问起爸爸,她就指着墙上的地图说:"你爹在跟小日本打仗呢。" 1959年庐山会议前,曾志大姐偷偷把贺子珍接上山。 见面那天下着毛毛雨,贺子珍在美庐别墅门口转了三圈不敢进。 最后还是警卫员认出来了,喊了声"贺大姐"。 毛泽东从二楼窗户探出头,看见个头发花白的妇人,蓝布衫洗得发白,跟他记忆里那个甩着大辫子的姑娘对不上号。 两人聊了一个钟头,临别时毛泽东塞给她两包中华烟——这事是后来打扫房间的服务员传出来的。 1976年9月9日下午,贺子珍在上海听着收音机打瞌睡。 广播里突然放哀乐,她手里的搪瓷缸子咣当掉地上。 外孙女孔冬梅回忆,外婆当时像被人抽了骨头似的瘫在藤椅上,嘴里反复念叨:"不是说好要给我平反的吗?" 后来整理遗物时,发现她枕头底下压着半块焦黑的银元,用红布包得严严实实。 最后那年贺子珍常坐在弄堂口晒太阳,跟邻居老太太们唠家常。 有回居委会送来新鲜桂圆,她捏着颗桂圆自言自语:"井冈山的野柿子比这个甜。" 说完自己先愣住,眼泪吧嗒吧嗒往手背上掉。 街坊都说这老太太怪,哪知道她年轻时候的故事能写满井冈山的竹林。 (本文历史事实依据澎湃新闻《百年党史巾帼红 | 贺子珍:井冈山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及其他公开史料撰写,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为合理文学化表达)
孔东梅说,1927年外婆在遇见外公前,其实喜欢过别人,那就是介绍她入党的欧阳洛。
花开富贵坊
2025-04-22 12:13:18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