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陆小曼在上海去世,终身无儿无女,临终前,她嘱咐好友赵清阁,希望能与徐志摩合葬,远在美国的徐志摩之子徐积锴拒绝了这一请求,赵清阁一时不知道该将陆小曼安葬何处,只能暂时搁置,没想到这一搁,就是整整23年。 陆小曼生于1903年,父亲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母亲是前清皇族后裔,她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17岁时,她就凭借出众的外交才能,担任了外交部的翻译官,迷人的风姿和过人的才华,让陆小曼成为了京城贵族圈中炙手可热的交际花,名流雅士们对这位民国“宝钗”赞不绝口,她的倾城之美和快意人生,也成为了无数少女心中的憧憬。 19岁那年,陆小曼被迫嫁给了一位军官王庚,表面上,这桩婚事门当户对,俊男靓女,羡煞旁人,但实际上,这只是一段错误的婚姻,王庚虽然能给陆小曼提供优渥的物质生活,却无法满足她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我行我素惯了的陆小曼,在婚后依然我行我素,经常参加各种舞会沙龙,而身为军人的王庚则整日忙于公务,两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南辕北辙,婚姻生活可想而知。 在这段不幸的婚姻中,陆小曼备受冷落,丈夫的冷暴力让她感到窒息,她渴望浪漫与激情,渴望找到真正懂她的知音,正在此时,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出现,点燃了陆小曼内心的火花,徐志摩当时已婚,并有一子徐积锴,但他却对陆小曼一见倾心,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诗人与名媛,灵魂与肉体的契合,让两人很快堕入了热恋。 王庚知道后勃然大怒,但陆小曼铁了心要离婚,她放弃了所有,毅然决然地投入徐志摩的怀抱,1926年,陆小曼与徐志摩在众人的唾骂声中结为夫妻,然而,他们这段婚外情,却遭到了文人圈子的集体抵制,鲁迅、茅盾等大佬纷纷表态,谴责徐志摩抛妻弃子的行为。 但陆小曼却无所畏惧,依然我行我素,她和徐志摩浓情蜜意,尽享鱼水之欢,为了满足陆小曼的奢靡需求,徐志摩不得不疲于奔命,到处讲学赚钱,他本就体弱多病,却还要应付南北奔波的疲惫,最终,年仅34岁的徐志摩,在一次飞机失事中不幸遇难,他们这段惊世骇俗的婚姻,就这样戛然而止。 徐志摩的英年早逝,让陆小曼成了众矢之的,人们纷纷指责她是害死徐志摩的罪魁祸首,尤其是徐家人,对陆小曼恨之入骨,丧礼上,陆小曼迟迟才现身,还当众大闹,要求用西式仪式,这彻底激怒了徐家人,从此与陆小曼势不两立。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的人生彻底跌入谷底,她不仅失去了挚爱,还失去了物质依靠,一向靠男人生活的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她尝试靠卖画为生,但收效甚微,于是,她又找到了徐志摩生前的好友、富商翁瑞午,成为了他的情妇。 这段关系本就不光彩,再加上陆小曼只知道花钱,完全不懂节制,很快就把翁瑞午掏空了,翁瑞午最后只能变卖家产,搬到乡下避债,而此时的陆小曼,已经染上了吸食大烟的恶习,身体每况愈下,曾经的民国名媛,就这样沦落到了贫病交加的地步。 1965年,陆小曼在上海一间简陋的出租屋中去世,享年62岁,去世前,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够和徐志摩合葬,这个请求,却遭到了徐家人的坚决反对,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认为,陆小曼和父亲只是一段露水情缘,并不值得铭记,而徐母张幼仪则对陆小曼恨之入骨,坚决不允许她和徐志摩合葬。 陆小曼去世后,尸骨无人认领,她的好友赵清阁想让她落叶归根,却四处碰壁,无奈之下,赵清阁只能将陆小曼的骨灰暂时寄存在一个小庙里,一寄就是23年,直到1988年,在陆小曼堂侄的帮助下,才在上海修建了一座陆小曼纪念馆,算是为她找到了最后的归宿。
1947年,林徽因病入膏肓,坚持要见张幼仪。张幼仪一口拒绝:将死之人有啥好见?但
【2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