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一名知青在阅读钱学森的论文时,发现了方程推导中的错误,便写信提醒他,没想到,钱学森不仅亲自回信,还诚恳地表示:“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 郝天护,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工作,虽然身处偏远,但他的学术热情不减,一天,他在阅读物理学界泰斗钱学森的论文时,发现了一个错误,一个小小的方程推导,在郝天护眼里,却像是一颗在平静海面炸开的深水炸弹,溅起千层浪花。 这个错误,似乎在嘲笑着郝天护的无知,他一遍遍推演,却总得出与钱学森不同的结果,郝天护陷入了沉思,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质疑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谈何容易? 科学的精神就在于大胆质疑,敢于创新,郝天护想起了爱因斯坦的名言:“权威只不过是个人见解,真理才是永恒的追求,”他终于下定决心,要给钱学森写一封信,指出他的错误。 提笔写信,郝天护的手微微颤抖,他知道,这封信也许根本无法到达钱学森的手中,即便到了,钱学森也未必会回复一个无名小卒,但他还是决定壮士断腕,义无反顾,因为,对真理的追求,不应受身份地位的束缚。 信寄出去了,犹如一叶扁舟,在茫茫大海中漂流,郝天护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他的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时而雀跃,时而沮丧,同事们得知此事后,都笑他痴人说梦。 就在郝天护几乎要放弃希望时,意外发生了,一封来自钱学森的回信,静静地躺在了他的案头,当郝天护打开信封的那一刻,他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信中,钱学森以极高的赞誉和鼓励的语气,感谢郝天护指出了他的错误,他说,科学的探索需要这种不畏权威,敢于质疑的勇气。 钱学森的回信,如一股春风,吹散了郝天护心头的阴霾,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振奋和鼓舞,一个大科学家,竟然如此谦逊地接受一个青年的质疑,这是何等的胸怀和气度! 但故事还没有结束,当郝天护按照钱学森的建议,将自己的见解写成文章,投给《力学学报》时,意外再次发生了,杂志社的编辑们望而却步,他们担心这篇文章会影响钱学森的声誉。 一篇短短的文章,就这样改变了郝天护的命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到崭露头角的新星,他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赞誉,而这一切,都源于一封信,一个质疑,一份科学的勇气。 钱学森的回信,不仅改变了郝天护的命运,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大科学家的胸襟和气度,他以极大的宽容和谦逊,接纳了一个青年的质疑,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鼓励,这种严谨治学、不耻下问的精神,正是科学得以进步的源泉。 郝天护深深地被钱学森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明白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钱学森的榜样,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郝天护的学术之路。 此后郝天护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他考取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师从著名学者,潜心研究固体力学,多年来,他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论文,成为了这一领域的专家,1995年,他更是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成为了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耀眼明星。
1964年,一名知青在阅读钱学森的论文时,发现了方程推导中的错误,便写信提醒他,
曦月谈
2025-04-22 13:53:42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