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南大学学生王明健在毕业的前一天,被两名神秘军人带走,他在军人监督下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之后便彻底消失在大众视野中,仿佛人间蒸发一般,整整30年杳无音讯。 1956年的夏天,中南大学即将毕业的小伙子王明健,做梦也没想到,一纸神秘协议,竟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天王明健被叫到校长办公室,一进门就愣住了,除了校长,还有两位从没见过的军人,一脸严肃地站在那里。 打开一看,王明健更懵了,这分明是让他为祖国的核事业奉献青春啊!可他不是学矿冶的吗?跟这个有啥关系?再一琢磨,他明白了,国家需要他,他哪有不答应的道理,想都没想,王明健当场就在协议上签了字。 30年?这可不是小数目啊!可王明健已经下定决心,要为国家做贡献,他赶紧回了趟家,把行李一收拾,跟父母说是学校安排实习,一去就是几个月,然后头也不回地跟着军人走了,哪曾想,这一走,就是大半辈子! 从那一刻起,王明健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在所有亲朋好友的视线中,他被带到一个严格保密的研究所,开始了原子弹制造材料的研究,一个地地道道的矿冶小伙,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成了搞原子弹的科学家,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魔幻?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明健的家人始终不知道他的下落,左等右等,杳无音信,有人说他出国了,有人说他坐牢了,还有人信誓旦旦地说王明健是叛国投敌了,家人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儿子真出了什么事。 殊不知,此时的王明健正在为祖国的核工业披荆斩棘,为了尽快制造出原子弹,他几乎是住在实验室里,烧杯、试管、各种化学药品,就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一轮轮实验下来,不知道有多少个通宵达旦,王明健常常累得直接趴在实验台上睡着。 就在王明健夜以继日地工作时,家里传来了噩耗,1958年底,他最疼爱的奶奶病重,眼看就要不行了,可是,实验正进行到关键时刻,王明健怎么也脱不开身,他只能对着奶奶的电报,泪流满面地磕了三个响头,祈祷奶奶千万要挺住。 然而,天不遂人愿,没过几天,第二封电报就到了,奶奶还是走了,王明健悲痛欲绝,恨不得立刻飞奔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可是,他不能,他心里清楚,自己肩负着国家的重托,什么事都得先放一放,王明健强忍悲伤,投入到新一轮的实验中去。 这一晃,就是30年,30年啊,弹指一挥间,王明健先是在实验室里摸爬滚打,用“土办法”终于炼出了原子弹的“心脏”重铀酸铵,1964年,当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空绽放时,他终于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后来,王明健又一头扎进核电站建设,从选址到设计再到调试,大大小小的问题,全得靠他慢慢摸索、解决,有时候,为了抢进度,他在工地上连轴转,连觉都顾不上睡,就这样,王明健再次创造了奇迹,使我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三十年转眼即逝,王明健的头发早已斑白,可他仍然不愿意“歇歇脚”,1995年,他已经61岁了,到了享清福的年纪,组织上要他退休,可王明健嘴上应着,身体却还是一如既往地“泡”在实验室里,从原子弹,到核电站,再到最新的核聚变技术,王明健砥砺前行,誓要为中国的核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实话,王明健这一生,真的很苦,常年与有害物质打交道,他身上的职业病一大堆,甚至有一次,他差点命丧实验室!那是1959年的一个深夜,王明健正在做铀浓缩实验,突然,实验装置爆炸了!满屋子的玻璃渣子飞得到处都是,王明健被炸得鲜血直流,晕倒在地。 等他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幸运”地活了下来,只是落下了一身的毛病,可他那个高兴啊,第一反应不是哎呀我得治病,而是实验数据有没有受影响!就连医生都看不下去了,劝他好好休养,可王明健不依不饶,非要拖着一身的伤,回到实验室,这就是王明健,一个把生命都献给了科研的铁人! 为了心中的那个核强国梦,王明健真是倾其所有,除了搞科研,他在生活中简直就是个“甩手掌柜”,妻儿老小?从来不操心!柴米油盐?一概不管!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靠老伴一手操办,就连过年过节,王明健也常常是不着家的。 有一年除夕,王明健不在家,他的小儿子盼啊盼,愣是熬到了通宵,也没能等到爸爸回来,孩子失望极了,躲在被窝里偷偷抹眼泪,他想不通,为啥别的孩子有爸爸陪,自己却只能对着爸爸的照片过年?直到长大成人,儿子才慢慢理解,爸爸不是不爱这个家,而是把更多的爱,献给了国家! 2020年7月,87岁的王明健溘然长逝,弥留之际,他还惦记着手头的科研项目,他一再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研究资料整理好,交给组织,哪怕是一张小纸片,也不能遗漏!王明健就是这样,即使阖目,心中装的还是国家!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7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