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到下赛季新规则修改的一个细节,想起最近这些年ifab对规则微调一些话题挺有趣,展开说说。
大概是在2019年前后,竞赛规则关于越位部分首次加入了“first point”这个细节,要求在考察越位位置的时候使用“第一触”作为准确时间点。前两张图是和一位资深裁判请教时得到的解释,通俗地讲就是每次触球实际上是一个持续过程,脚触球到球离脚会有微弱时间差,“第一触”规则明确了要以脚触球而不是球离脚这个时间为准。
这个规则细化的意义在哪里呢?有VAR之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肉眼凡胎的主裁和助理裁判都不具备区分如此精准时间差的能力,只有在视频回放,而且是相对高速拍摄精神定帧的视频回放中,这样的分辨才有意义。因为对于一些体毛越位,确实是存在“触球瞬间不越位离脚瞬间刚越位”的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小黑屋截取哪一帧就变得非常关键。新规则明确要求:别管有多少帧,就截触球的第一帧!
实际上在此后互联网视频高速发展的日子里,网友下载视频“全民断案”也成了一种潮流。新规则之后不久我还和其他做视频同行交流过,并且很生动地讲解“如果定帧画面球不圆就肯定截错了”,对方深以为然。相信很多热衷于讨论争议判罚并且下手实操的网友,这些年也都有过“截第一帧”的经历并且对“第一触”有深入理解。
但是,五六年内几乎所有人都忽视了“第一触”规则的一个Bug,那就是——门将用手处理球怎么办? 这种场景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乃至于我从不记得在哪里发生过,但理论上的确存在。守门员的手抛球是有可能直接进入对方半场的,那么如果涉及攻方球员越位判定,从哪个时间开始算?门将把球托在一只手上到完成抛出动作,这里面的时间理论上可以有八秒,那么如果攻方球员从门将一手持球就开始从非越位位置前插,门将抛出球的时候他已经越位十几米,但是按照“第一触”原则就不能判越位……这当然是明显有悖于规则初衷的。
所以图5的新规则就对门将手抛球做了特别说明,手抛球不看第一触而是看最后触球时间,这无疑就合理多了。这样的规则bug时隔五六年之后才被打上补丁,我不确定到底有没有钻漏洞的案例发生过。但是不管是有人在比赛中真的钻了这个漏洞,还是负责修改规则的人发现了这个漏洞,这人都真的是个天才。[允悲][允悲][允悲]
另外,多年前我们还曾经对“第一触”提出过疑问,就是有些技术型球员喜欢做那种“粘脚挑传”的花式操作,这种传球可能会有长达一秒钟以上的触球时间,这是否会导致利用规则反越位的经典场面发生;是否会让裁判的吹罚陷入麻烦……最近五六年这样的场面似乎还没出现,但大家可以期待一下,看看等真出现了规则怎么判,大量人效仿的话规则会不会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