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感到非常的诧异!德媒表示,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挥出的关税大棒,中国政府表现出绝不退让的强硬态度,并且在街头采访中,中国民众也普遍表现出对于国家的拥护和支持,这让人非常不能够理解。 最近,德国媒体的目光集中在中国,试图理解这个东方大国在美国提高关税后显得“不同寻常”的应对方式。记者们走上中国街头采访,从上班族到小商小贩,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坚决支持政府采取的反制措施。 这种几乎“一致”的民意,让习惯了西方政治游戏中各种声音的德国记者感到不解:明明知道会有损失,为什么中国人仍然这么团结?难道他们真的“不怕疼”吗?实际上,背后的原因要比他们表面上看到的更加深刻。 西方媒体感到困惑,这和他们不太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关。他们可能不太明白,鸦片战争的耻辱、南联盟使馆被炸的悲剧,这些事情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脑海里,让大家普遍认为“如果自己不够强大,就会被人欺负”、“一味退让并不能换来和平”。 这种想法,就像文化基因一样,影响着中国人,使他们更注重集体,更强调大家是“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好坏和个人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兴旺,人人有责”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变成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认同感。 德国记者在中国采访,无论是在上海还是深圳,或者从广州到成都,都听到了一种“关键时刻不能软弱”的强烈呼声,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坚韧不屈的精神。 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国民众(87%)都支持政府采取反制措施。这个高比例数字显示出,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形成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如同钢铁长城一般。 中国能够进行“全民反制”,不仅仅是文化上的原因,更在于拥有强大的战略后盾和准备。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科技自主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中国芯”计划和“专精特新”企业扶持等政策,持续发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华为的芯片技术、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大疆的无人机技术等等,这些卓越的“中国创造”,构成了反制的信心和实力。 中国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等合作,为中国商品打开了更多国际销路,分散了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 不仅如此,中国提前做好准备,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如同一个巨大的“缓冲池”,有效增强了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构筑了坚实的金融安全保障。 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中国政府没有简单地对抗,而是采取了一套独特的应对方法,可以概括为“政府引导,全民参与”。 政府通过降低税费、提供出口补贴等措施,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渡过难关。同时,推行“揭榜挂帅”制度,鼓励科技创新,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不只是简单的贸易争端,更关系到国家自主权,民族尊严以及全球贸易体系的公平合理。 中国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与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和霸道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表明,发展的权利不应该被侵犯,公平贸易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这场关税战,也许在漫长的历史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中国在应对时表现出的凝聚力、坚韧和聪明才智,肯定能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有用的借鉴。
特朗普求和中国反击特朗普不断求和,中国态度开始松动,全球
【7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