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才是最大的捕鱼船?一位50多岁的老渔民告诉我: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一口

桃花映面红 2025-04-22 15:39:12

航母才是最大的捕鱼船?一位50多岁的老渔民告诉我: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一口也不吃,也不卖,而是全部销毁! 好好的海鲜,既然已经从海里带回来了,为何不吃?这完全不符合中国“饕餮”们嘴巴吃一切的做派。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以及那些所谓的“外来入侵物种”,到了中国,等待它们的只有一个命运:被做成美食,端上餐桌! 航母之大,小小的脑壳想象不下!每次执行“公务”,航母都会“顺手”携带回来大量的海鲜,只是这些海鲜最终的归宿,并不是中国人的胃。 辽宁舰作为我国最早服役的一艘航母,它的前身还是前苏联解体时的产物瓦良格号,当时乌克兰获得了瓦良格号的拥有权,但研发不足70%的瓦良格号对于乌克兰而言只是一个“半成品”。 想要将瓦良格号研发完成,还需要大笔的资金,乌克兰穷的叮当作响,只想将瓦良格号卖掉换钱带动国内的经济发展。 瓦良格号飘洋过海来到中国,这才有了中国最初的服役航母——辽宁舰,辽宁舰吨位大,不是一般的航母可比拟,地位也不是一般航母可替代的。 辽宁舰多次执行“公务”,每一次都是满载而归,航母带回的海鲜种类繁多,像鲍鱼、大螃蟹、龙虾,这些值钱而又高大上的食材也经常出现。 这些海鲜口感很好,营养价值极高,又备受中国群众喜爱,放在五星级餐厅,那价格令人目瞪口呆,只是那些被航母带上来的海鲜为何没有成为一道菜,反而被销毁呢? 除了这些高大上的海鲜之外,还有一些别的种类,海带、裙带菜,这些不起眼的植物生活在海域,也算是海鲜,那些生命力、吸附力极其旺盛的藤壶自然也算是海鲜的一种了。 航母带回来的海鲜,数量最多的便是“藤壶载体”,那么“藤壶载体”又是什么? 提起“藤壶载体”,就不得不说一说那不太起眼的藤壶了,可不要小瞧这些藤壶,它们的存在对于海洋生物而言简直就是“灾难”。 只要是被藤壶“盯上”,如果不借助外力进行干扰,那么藤壶就会将那些海洋生物,如海龟,视为寄生的“载体”,永远吸附。 藤壶看起来像扇贝、又像生蚝,若是生长在浅一些的海滩,人们看到之后还会将其“收割”,随后做成一盘美味,对于那些生活在海里的藤壶,人们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藤壶与扇贝、生蚝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节肢动物,这就意味着藤壶完全没有寻找伴侣的困扰,就可以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 再加上藤壶的生命力极其旺盛,繁殖能力又过于强悍,导致藤壶在海洋中“泛滥成灾”,一旦藤壶找到合适的“寄生”目标,它们就会释放出一种黏性极强的“胶质”。 这些“胶质”就像是狗皮膏药一般,怎么甩都甩不掉,一些海洋生物备受困扰,可又无可奈何,只能任由藤壶吸附在自己身上吸食血肉与养分。 久而久之,这些海洋动物的寿命就会大大缩减,当然,等到这些海洋生物没有价值之后,藤壶就会寻找新的“寄生”载体。 而经常下海执行任务的辽宁舰,这个庞然大物也被藤壶“盯上”了,大批量的藤壶便会累积在航母底下,为了不影响辽宁舰执行任务,那些藤壶需要进行清理。 但在清理辽宁舰的时候,却发现了大量的海鲜,这些海鲜高达数十吨,种类繁多,可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浑身上下长满了藤壶。 这些身上长满了藤壶的海洋生物正是“藤壶载体”,因为藤壶释放出来的“胶质”,使得这些海洋生物身上带有很大的粘性,也因此被航母带上岸。 这些海鲜为什么不能吃?即便带上岸等待它们的也是被销毁这一条路? 或许正是出于对人类食品安全的考虑,那些因为藤壶释放出来的“胶质”而攀附在航母上的海鲜,并不能确认它们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航母执行任务,却意外成为最大的捕鱼船,这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却从侧面反映出了藤壶那强大的吸附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中共宕昌县委宣传部官方账号——《航母才是最大捕鱼船?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为啥不吃却销毁》

0 阅读:153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0

用户10xxx30

3
2025-04-22 19:45

直接说藤壶不就得了,故弄玄虚

把酒醉清风

把酒醉清风

2
2025-04-22 19:51

航母在集装箱船面前就是个虾米,集装箱的藤壶不是更多?

桃花映面红

桃花映面红

桃花映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