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被抓的聋哑挑夫,从未立过军功,为何在1955年被授予少尉军衔,后与将帅同葬八宝山,他无名,骨灰盒上却写着这样4个字。
1935年,算是红军曾经的艰难的岁月,无时无刻不在处于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中。
在到达四川的大渡河谷时,是初夏时节,红军初到此地,不熟悉地形,又缺乏群众基础,信息闭塞,可敌人在后面穷追不舍,为了能更好的躲避敌人,跟老乡打听一下消息是十分必要的。
保卫大队的肖士杰负责此事,本以为逢人问路,是小菜一碟,轻而易举,谁料难如登天,因为国民党方面的错误宣传,共产党反而成了老乡们唯恐避之不及的存在。
这下如何是好,就在此时,一个落单的青壮年出现了,此人看上去颇为憨厚,可是肖士杰向他问路时,对方动了动嘴唇,一个字不说。
肖士杰心中便警惕了起来,这人是在隐藏些什么?难道他是敌人假扮的?因为不是四川本地人,所以怕一说话暴露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口音,导致自己身份暴露?
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解释了,当时肖士杰面对的是红军有可能因此暴露的风险,所以便带着这一位聋哑同志一道上路了,打算等风平浪静后,再给他些钱让他回来。
谁料,在相处后,肖士杰发现这人压根不是什么敌方的奸细,是货真价实的本地人,而且是真的是哑巴。
在哑巴同志通过特殊方式传达了当地路径后,指战员给了他三块银元还给了他一小袋粮食,让他回家,哑巴同志死活就是不走,非要留下来。
红军本就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这样一位特殊的同志就留在了部队中,原本分配给他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携带吹卷,可是他总是把最重的东西往肩上扛,肩上常常背着100斤重的担子,可尽管如此,就算是翻山越岭,也从不掉队。
长征艰难,在繁重的体力消耗下,到了休息的时候,大部分战士早已累的疲惫不堪,可哑巴同志早就默默的站起来,自己一个人去挑水,大家刚缓过神儿来,看到的就是满满的水。
肖士杰从未想过自己阴错阳差带回来的这一个哑巴,后来竟然救了自己的命,在过草地的时候,彼时担任担任班长的肖士杰走在最前方,不小心陷入了沼泽中。
肖士杰向着大家摆了摆手,他的意思很明确,不要再管他了,大家继续向前走,就在肖士杰越陷越深的时候,一个人影猛的扑上去,直接给铁锅绑上绳子放入沼泽中,自己上去,而将肖士杰给就拉了上来。
其实这一个铁锅不止救了肖士杰的命,他曾救过哑巴同志的命,在一次国民党的空袭中,一颗炸弹直接在哑巴同志身边爆炸,眼疾手快的哑巴直接将锅罩在了自己的身上,在强烈的冲击和爆炸中,哑巴保住了一命,可弹片仍然划过了他的大腿。
后来医生给哑巴整整缝了20多针,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极差,也没有麻药,可哑巴一声不吭,一个痛字都不喊,他也没法喊。
后来哑巴也曾前去南泥湾,他的工作是负责700多人的供水,因为地方较远,哑巴常常是要走几里路挑水回来,趟数太多,鞋都磨破了,已经不能穿了,后来他索性光着脚挑水。
他不会说话,可是那一桶桶的水却在替他说话,他没法跟人交流,可是在过雪山时,他拉住了小李同志的手,救了对方一命,这就是在进行无声的交流。他也曾主动为别的同志减轻负担,将别人的100斤的粮食放在自己的肩上,这也是在交流。
哑巴一直光着脚挑水,那次正好撞上了朱德老总,朱德老总可曾是帮战士缝补草鞋的人,见到哑巴怎么能不心疼,直接就让警卫员将哑巴身边的领导叫过来,劈头盖脸将对方训了一顿,哑巴这才有了一双新鞋。
随着部队的发展,有了骡子不再用人力挑水了,每日天刚蒙蒙亮,其他战士还没醒,哑巴就带着骡子去挑水了。
抗战结束后,来到了中南海,城市中有自来水,哑巴没法挑水了,他便来自动来到果园里帮忙,拔草施肥,他还每日拿着个扫帚,看哪个机关院中不干净,就扫一扫,哑巴是闲不住的。
后来,哑巴的年纪大了,干活时脸上的汗珠也越来越多了,师首长便将他安排到大连的一个军院中去休息,让他在那里安度晚年。没过几个月,哑巴又回来了,他用无声的言语表达了自己要继续干活的决心。首长便安排他去了一处果园中,哑巴的晚年时期就继续在那里干活。
1955年时,看到各指挥员都有了军衔,师领导想到了一生都在劳碌的哑巴,考虑到哑巴同志的贡献,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他少尉军衔,哑巴一生未婚,1983年他去世了,他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他无名,骨灰盒上只写着4个字,“哑巴同志。”
哑巴红军,他从1935年的大渡河畔,土地革命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从未下过大的军功,可他数十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树写了一部无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