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俄罗斯的“死穴”就是中国。2022年俄乌冲突后,西方对俄实施史上最严制裁,金融能源科技全面封锁,这一套组合拳连当年的苏联都没能扛住,可俄罗斯经济却出人意料地稳住了阵脚,西方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发现:他们漏算了一个关键变量——中国。 俄罗斯的“命门”并非能源或卢布,而是其东方近邻,西方切断SWIFT、冻结外汇储备之际,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成为莫斯科的“金融备胎”。 当欧洲削减天然气进口,中国成了俄能源的最大买家;当苹果、三星撤离,华为、小米迅速填补市场空白,中俄贸易额在冲突后不降反升,2023年突破2400亿美元,比冲突前几乎翻了一番。 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低估了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程度,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俄罗斯的邻国,自然成为缓解制裁影响的"缓冲器"。 中俄关系既不同于冷战时期的阵营对抗,也不是短期的利益交换,而是基于现实需求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 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市场和资本,中国也需要俄罗斯的能源和地缘支点,但这种合作始终保持着微妙的分寸感。 中国并未按照西方预期那样全力支持俄罗斯,而是在正常贸易规则框架内行事,同时通过本币结算等方式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种非同盟式的合作方式反映了21世纪大国博弈的新特点,即国家间关系不再以固定盟友或敌人划分,而是基于不断变化的利益网络。 西方的误判提醒我们,在相互嵌套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单边制裁越来越像一把双刃剑,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警告"对俄次级制裁可能损害美元信誉"时,已经暴露出制裁武器的局限性,或许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记录:2022年的制裁狂潮,反而成了多极化世界加速形成的催化剂。
说实话,俄罗斯的“死穴”就是中国。2022年俄乌冲突后,西方对俄实施史上最严制裁
哈皮的高高
2025-04-22 15:54:4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