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该踩一脚、拉一把,还是隔岸观火?这是个战略问题。 但结果大概是后者。 虽然深层国家(政府)在大选失败后蛰伏了几个月,但小动作和布局从未中断,现在,他们准备要来一把大的。 不仅仅是直接进行“颜色革命”,也酝酿了多管齐下的反击。 此次行动有组织、有计划、行动力较强,组织者名叫“50501”,意思是50场抗议,50个州,1天。 过去,都是美国在别的地方搞颜色革命,这会好了,直接在自己这弄了。 是抓住特朗普当下因贸易战导致支持率大降,煽动对政策不满民众游行,扩大影响。 包括之前对特斯拉的打砸抢,主流媒体基本选择性报道,加滤镜,拍同款。 未来,不排除类似“黑命贵”的暴力抗议活动席卷美国,因为这是索罗斯的基本操作。目的是分裂特朗普的基本盘,离间科技右翼、白人民众与特之间的关系。 当然也是自保。二是哈佛带头搞事。 美国政府以冻结联邦经费为由要挟哈佛大学等多所顶尖高校“整改”。哈佛大学拒绝后,先是被政府冻结总额约22.6亿美元的经费,15日进一步被白宫要求道歉。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发话威胁,要将哈佛大学视为“政治实体”征税。 但哈佛大学宣布拒绝这些要求后不久,总务管理局高级官员乔希·格林鲍姆致电学校说,这封邮件其实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发出的。 然后今天,又传出大消息。 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面对来自特朗普政府的压力以及对免税资格的威胁,耶鲁大学正寻求大规模出售其私募股权投资组合,交易规模可能高达60亿美元,相当于其414亿美元捐赠基金的15%,这是耶鲁在二级市场上首次抛售。不仅是耶鲁,有分析称如果其免税地位仍然被取消,哈佛大学开始出售流动性资产(如股票)也只是时间问题,也许还会发行更多债务。 特朗普与高校的矛盾愈发激烈,常青藤巨额捐赠基金投资成为“风暴眼”。在当前私募行业风险正在积聚的情况下,这场风暴很可能引发一个更大的危机—新的“次贷危机”,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冲基金抢先交易、私募股权折价重估,甚至波及至由捐赠基金支持的风险投资部门。 有分析进一步指出,问题的核心不仅在于高敞口,更在于捐赠基金原本是“长期投资”的典范:缺乏流动性、享有税收优惠、免受政治干扰。而如今这种隔离正在破裂。一旦哈佛在压力下抛售,这不仅会成为新闻头条,更将成为一种信号弹,标志着防御性轮换、风险去中介化以及私募股权估值即将出现信心危机的新阶段开始。
以前文章里分析过,华尔街大概率会给特朗普挖坑,让他下不来台。 而当前,围绕开除美联储主席的暗战正在上演。 本周,嫌隙已久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两人的裂痕再度加深,矛盾已经“白热化”。特朗普本周四和周五连续两天公开抨击鲍威尔,甚至说鲍威尔“越早走人越好”。鲍威尔则多次强调美联储将保持政策独立性,政策调整需基于经济数据而非政治干预。 《华盛顿邮报》分析称,尽管美联储是一家独立机构,但是美国最高法院近期在特朗普试图撤换美国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等其他两家监管独立机构的官员时开了绿灯,这一行动似乎表明,最高法院大法官支持特朗普拥有雇佣及解雇独立机构官员的权力。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更是进一步爆料称,特朗普已经连鲍威尔的继任者都选好了,就是前美联储理事凯文·沃什。 鲍威尔明确表示不会降息,并且告诉特朗普自己不会被开除。 下一步,特朗普要拆深层国家最核心的堡垒,华尔街可能不得不要出清市场让特难堪,一场大风暴很快就要到来。 综上,在未来一段时间,因为特朗普在对全世界开战,也就面临来自各个方位的压力。 现在基本上是四面楚歌,连日本的谈判都没搞定,俄乌战场没停火,伊朗没妥协,中国面前吃了一鼻子灰。 而且,特团队内部斗得很厉害,贝森特和马斯克之间的博弈日益激烈,海格塞斯手下有人要弄他,共和党反对关税的也大有人在。 这种情况下,特内部的敌人更不会惯着他,趁你病要你命。 毕竟动人利益如挖人祖坟。 轮不到中期选举,特朗普就要喝一壶。 那接下来,我们就要想,如果特朗普主动释放善意要对我们妥协,但是自己承诺和位置又不稳定的情况下,怎么办? 因为很明显这样下去,特朗普对美国的伤害更大。 个人还是坚持认为,特朗普的关税设想很难在短期达成,这种情况下,解决不了问题,其它矛盾可能就会直接上升,因为甩锅是基本功。
因此,当下世界的局势极为复杂,已经不简单局限国家对国家的范畴,而是各种势力角逐博弈的结果。 深层国家和特朗普之间既是生死局,但也是共生局,我们分别与深层国家(包括现在的英国势力)和特朗普,都有各自的利益和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来说,按兵不动,不掺和,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我们无法判断一个行为最终产生的结果是对我有利,还是回旋镖。而且,会让别人有团结的理由,落人口实。 就比如抛美债的那次,我们一定不是主力。 美联储,也根本不是它所说的,它不救。在美债出现崩盘迹象的那一天,其实就已经下场了。 而未来,是不是真的如之前分析的,要搞一场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