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国民党上将韩复榘被实施枪决后,高艺珍带着子女不知所措,原西北军将领闻承烈出手相助,派火车将高艺珍一家安全接送到西安。 在担任山东省主席的那段时间里,韩复榘任命了许多之前在西北军的军官,包括曾任济南市市长和山东省政府高级顾问的闻承烈,他们俩曾经都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军事背景相当丰富。 1929年,韩复榘决定与冯玉祥断绝关系,选择支持蒋介石,这一决定遭到了他的副手闻承烈的强烈反对,闻承烈甚至因此面临生命危险,尽管之后韩复榘向他道歉,但两人的关系已经无法回到从前。 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闻承烈加入了他的老战友孙连仲的部队,这支部队是直接参与前线抗战的,韩复榘被杀后,闻承烈在孙连仲指挥的第二集团军中担任了兵站总监的职务。 在得知高艺珍一家在河南漯河的处境后,他特意安排了一节车厢,帮助他们前往西安,并提供了经济支援。 高艺珍和她的家人在西安住了一段时间,但由于不适应那里的环境,决定搬到武汉。 1938年10月,随着武汉的失守,高艺珍不得不带着家人再次逃亡,她选择前往上海的租界寻求庇护。 然而,日军偷袭珍珠港后,连上海的租界也遭受了影响,迫使高艺珍一家再次逃离,计划返回西安。 在途经河南商丘时,他们被伪军团长侯福云拦截,侯福云认出了高艺珍,并显示出友好的态度,他主动提出护送她一家到界首,从那里他们可以更安全地前往西安。 在西安停留几个月之后,高艺珍带着家人搬迁到湖北的武汉,但到了1939年,他们再次迁移,这次选择了上海法租界作为新的栖息地。 他们希望在这里可以找到一片宁静的生活空间,然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打破了这个愿景,不久,日本军队占领了法租界,迫使他们不得不再次逃亡。 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河南的商丘,在逃离的过程中,不仅是高艺珍一家,还有许多亲朋好友一同加入了逃亡的行列。 虽然原计划是逃往西安,但当他们抵达安徽的界首时,情况发生了变化,界首当时非常混乱,没有法律秩序可以言。 在商丘的时候,高艺珍一家结识了侯福云,他曾是韩复榘部队的团长,侯福云承诺会帮助他们安全通过这一段危险的旅程,并对他们给予了特别的关照,然而,正当他们到达界首时,那里的混乱状态和大量的难民引起了日军的注意。 一名日本军官联系了高艺珍,希望与她进行对话,面对这种情况,高艺珍感到非常害怕,决定由韩复榘的次子,19岁的韩子华出面与日军谈判,谈话结束后,日军军官似乎是在建议他们不要继续前往西安,而是改道前往北平。 尽管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建议,但其实质是一种胁迫,日军明确指示他们必须改变原定计划,前往北平。 在1940年,高艺珍带着孩子们希望在上海寻找安宁,却不料太平洋战争爆发迫使他们再度逃难。 原本打算前往河南商丘的高艺珍,途中意外遇到了韩复渠的旧部侯福云,由他引导,一行人改道安徽,不过好景不长,日军的压迫又一次迫使她们逃离,最终定居在北平。 在北平的日子里,高艺珍的儿子韩子华显示出了其学术才能,他成功考入中国大学,并在父亲的战友帮助下,结识了心爱的女子,不久后两人结婚。 然而婚后两年,家庭问题导致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好在之后,他有机会在武汉大学继续深造。 到了1948年,韩子华和他的家人面临是否迁往台湾的抉择,考虑到父亲被蒋介石杀害的历史,韩子华坚决反对这一提议。 1949年,他选择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士兵,在朝鲜战争中,他表现出色,获得三等功,并继承了父亲的遗产。 除了韩子华,他的兄弟姐妹们也各自找到了合适的工作,1956年,韩子华被安排到兰州电力局工作,并在那里定居。 尽管家族背景复杂,韩子华并没有走上父亲的老路,而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一过程中,他和他的家人不仅克服了困难,还带来了新的生活风貌,展示了一种与前辈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1938年1月,国民党上将韩复榘被实施枪决后,高艺珍带着子女不知所措,原西北军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4-22 17:14:50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