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德国一位63岁的流浪汉,就在为温饱发愁的时候,突然收到了来自中国南京的汇款,2000美元,流浪汉瞬间潸然泪下。 约翰·拉贝,1882年11月23日生在德国汉堡,家里条件一般。他爹是跑船的,常年不在家,靠那点工资养活一家老小。他娘操持家务,拉贝小时候也没啥特别的,就是个普通孩子,喜欢在港口晃荡,看船来船往,幻想着以后也能出海闯荡。可惜好景不长,1896年他爹病死了,家里一下子断了收入。拉贝才十多岁就得出去干活,辍学进了商行当学徒,赚点小钱补贴家用。那时候他就知道,生活这玩意儿,得靠自己咬牙扛。 1903年,拉贝跑去非洲莫桑比克,给一家英国公司打工。在那儿混了几年,学会了英语和葡萄牙语,也攒了点经商的门道。1906年,他得了疟疾,差点没命,病好后回了德国。养好身子,他不甘心就这么窝着,1908年进了西门子公司,被派到中国北京。从那会儿起,他跟中国的缘分算是结下了。 拉贝到北京那年,26岁,满脑子好奇。他住胡同里,每天被小贩的吆喝声吵醒,慢慢摸索着适应这边的生活。他挺上进,学了中文,还爱跟本地人聊两句,搞明白他们的习惯。1910年,他在同事介绍下认识了个德国姑娘道拉,俩人处了一阵就结婚了,后来生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还算踏实。1911年,他升了职,当上北京代表处的头儿,干得挺出色。 1917年,中国对德国宣战,拉贝的日子不好过了,当地政府盯着他,但他没抱怨啥,还帮了不少穷邻居。1920年,他带家人回了趟德国,没多久又回中国,跑过天津、上海,最后1931年到了南京。那时候南京挺漂亮,他一家住在下关,房子带个小花园,生活安稳得很。可谁也没想到,几年后这地方会变成人间地狱。 1937年,日本打进中国,南京也保不住了。拉贝本来可以撤走,德国政府都催他回国,但他没走。他跟几个外国朋友合计,搞了个“南京安全区”,想给老百姓留条活路。他那时候加入了纳粹党,不是因为信那套东西,而是觉得这身份能派上用场,跟日本人周旋时多点底气。日军攻进南京后,城里乱成一锅粥,烧杀抢掠啥都干。拉贝豁出去了,把自家院子腾出来,收留了600多号人,每天忙着分粮食、搭帐篷,累得跟狗似的。 他还四处跑,找日军交涉,尽量护住更多人。有回日本人闯进安全区想抓人,拉贝靠着身份硬顶了回去。他还偷偷记下日军的罪行,写在日记里,想着以后得让全世界知道真相。1938年,他待不下去了,被迫回德国。走之前,难民们送了他一面锦旗,他站在码头,眼泪止不住。回国后,他试着讲讲南京的事,可德国跟日本关系好,没人听他的,还被盖世太保抓过几天。 战后的落魄 1945年,德国战败,拉贝的日子彻底崩了。他因为纳粹党身份被盟军逮起来,查了一圈证明他没干坏事才放人。可放出来也没用,工作没了,家也没了。到1948年,他63岁,穷得叮当响,住在柏林一间破屋子里,靠捡垃圾和领救济混日子。那年冬天冷得要命,他裹着件破大衣,饿得前胸贴后背,觉得自己可能熬不过去了。 就在这时候,南京来了一封信,里面夹着2000美元的汇款。寄信的是南京老百姓,拉贝一看,眼泪哗哗往下掉。他没想到,隔着千山万水,那些他救过的人还记着他。那一刻,他心里估计五味杂陈,有感动,也有感慨。 这2000美元咋来的?原来战后南京人听说拉贝过得惨,市长沈怡带头捐钱,大家你一块我一块,凑了这笔款子寄过去。信里写得简单:“您救过我们,我们忘不了。”拉贝拿到钱,总算能买点煤取暖,弄点吃的,熬过了那个冬天。后来,南京那边还常寄包裹,饼干、奶粉啥都有,信里总带着几句暖心话。拉贝每次拆包裹,都像过节似的,脸上难得有了笑模样。 1950年1月5日,拉贝中风死了,68岁,走得挺安静。他走之前,手里还攥着南京寄来的最后一封信。葬礼没啥排场,就埋在柏林西郊一个墓园里。后来,1997年,他的墓碑挪到了南京,放在纪念馆里。每年都有人去献花,名字也刻进了历史书。
1948年,德国一位63岁的流浪汉,就在为温饱发愁的时候,突然收到了来自中国南京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4-22 20:11:53
0
阅读:48
袁i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