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画中、虚中、实中——二十四聊写意画之构图
家人们早上好!此前三语聊写意画虚实法构图,承蒙诸位热烈讨论,今日我清和堂主人范云峰,便以“画中、虚中、实中”三语为纲,再探写意画虚实相生的构图妙境。
然,国画的画中其本就是虚实相生的辩证哲思。中国传统画论对虚实关系的阐释,是写意画构图的“金钥匙”。清代孔衍栻在《石村画诀》中一语道破天机:“有墨画处,此实笔也。无墨画处,以云气衬,此虚中之实也。树石房廓皆有空白处,又实中之虚也。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短短数语,将虚实相生的辩证关系凝练为画中哲学——笔墨的浓淡、物象的疏密、空间的开合,皆是虚实博弈的舞台。写意画的“画中”,不仅是物象的呈现,更是画家对自然与内心的解构与重构,以虚实为舟,驶向意境的彼岸。
且,“虚中”之妙,在于以无胜有,于空白处见真章。当画面一侧绘就一丛娇艳欲滴的鲜花,色彩浓烈如霞,而另一侧大片留白时,看似失衡的布局实则暗藏玄机。此时添上一两只振翅欲飞的蜂蝶,寥寥数笔勾勒其轻盈之态,瞬间激活画面:蜂蝶的灵动填补虚空,留白处不再空洞,反而因“虚中有实”而气韵流转。正如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仅以一叶扁舟、一人垂钓为实,其余皆为留白,却让观者感受到寒江的浩渺、天地的孤寂,这便是“虚中”的魔力——未着一笔,却胜万语千言。
而,实中:繁茂间的透气生机。“实中”之趣,在于破实就虚,于厚重处寻灵动。若画面布满浓墨重彩的树叶,层层叠叠密不透风,视觉上难免压抑。此时在叶丛间点缀几朵洁白的花头,或留出几缕空隙,再穿插几笔遒劲的枝干,便能打破沉闷:白花如星,空白似风,枝干若弦,奏响画面的韵律。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以狂草般的笔墨泼洒葡萄藤叶,浓墨堆积间留出藤蔓的飞白,既显藤蔓的苍劲,又让墨色透气,实现“实中有虚”的妙境。繁茂处见疏朗,厚重间藏空灵,方得写意真谛。
故,画中之虚实笔墨乃东方之美学。从“画中”的哲学根基,到“虚中”的意境营造,再到“实中”的技法突破,三者互为表里,构成写意画构图的完整体系。花卉构图中,花与叶的层层掩映、山水画作中云雾与峰峦的虚实呼应,乃至现代水墨对空间的解构重组,皆在诠释“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东方智慧。画家需如高明的棋手,在方寸画布间权衡虚实,让笔墨在有无之间起舞,方能成就“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
至此,愿以“画中、虚中、实中”三语为引,在写意画的创作中不断探索,让传统的虚实哲学在当代笔墨中焕发新生,绘就更多意境深远的传世之作。
范云峰乙巳三月廿六北京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