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陈毅到上海一家面馆吃饭,正吃着,一老农走了进来点了一碗阳春面,陈毅见状当即勃然大怒,喊道:“去把你们老板叫过来!”
在看到陈毅勃然大怒的模样之后,那店小二十分疑惑,他不明白刚刚还温和的人怎么突然之间就发了火,不过还是对着陈毅说道:“你稍等,我现在去叫我们老板。”
不一会儿,那店老板匆匆赶到,只是接下来说出的一些话却让陈毅更是无法忍受,那么当时发生了什么竟惹得陈毅勃然大怒呢?店老板后来又说了什么呢?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切都是百废待兴的模样,各种新思想层出不穷,可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却依旧藏在很多人的心中并通过自己的举动表现出来。
当时陈毅时任上海市市长,为了体察民情,陈毅经常带着自己的秘书前往大街上观察老百姓的饮食起居等情况。
那天,陈毅再次带着自己的秘书在街上溜达,看着街上人来人往一片繁华热闹的模样,陈毅由衷的高兴喜悦。
“你看这些街上的小贩们,他们脸上处处洋溢着欢喜,群众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
陈毅对着自己的秘书发出了感慨,而秘书也是一脸的激动,虽然他们时常会前往街上看看情况,但他们发现每一次都能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陈毅和秘书就那样在街上闲逛,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该吃午饭的时间,听着肚子传来咕咕叫的声响,陈毅当即对着自己的秘书说道:“咱们去找家店随便吃点,看看群众们的生活怎么样。”
看着远处一家小店大老远就冒出热气,陈毅决定就在那家店随便吃点,刚走到门口,店小二便热情的迎了上来。
“两位客官,快里面请,咱们店里的阳春面啊,那可是一绝!”
看着店小二脸上洋溢着骄傲自得,陈毅也对他口中所说的阳春面来了兴趣,决定就听店小二的一人来一碗阳春面。
“那就两碗阳春面!”
“得嘞,您二位先找个位置坐,两碗阳春面马上就好。”
那店小二说着高呼了一声:“一十,两碗阳春面。”
陈毅对这个称呼十分好奇,但是看店小二一副忙碌的模样也没有开口询问,不一会儿,那店小二就将阳春面端上了陈毅面前的饭桌。
阳春面主要以清淡为主,吃的就是面本身的鲜香顺滑,面上再撒一些翠绿翠绿的葱花,一碗面下肚整个人都舒舒服服。
陈毅和秘书低头吃饭,忽然又来了一位顾客,只听见那店小二喊了一声:“十一,一碗阳春面。”
听到这话,陈毅十分疑惑,刚刚还喊“一十”,怎么这会儿就喊“十一”了?
正当陈毅疑惑的时候,那碗面被店小二端上了隔壁顾客的餐桌,陈毅定睛一看,那面的分量远远没有自己碗中的多,可明明都是一样的价格,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许是想到了什么,陈毅突然勃然大怒,对着店小二怒喝一声:“去把你们老板叫来!”
这才出现了开头那一幕,老板姗姗来迟,陈毅才强忍着怒气询问:“为何一样的价格,面的分量却差的这么多呢?而且为何称呼还不一样呢?”
听到陈毅的询问,那店老板一愣不过还是说出了实话:“他啊,看穿着就不是有钱人,和你们不一样,虽然您二位穿着普通,但那气质一看就不是一般人……”
老板还想夸自己眼光独到,但是陈毅强忍的怒气在那一刻瞬间爆发出来,原来自己想的不错,那店老板就是根据身份来确定面的数量,而且那些称呼也有猫腻。
那店小二口中的“一十”代表着气质出众的“有钱人”,而“十一”的意思则是穷苦百姓。
恍然大悟的陈毅当即斥责了店老板一顿,随后又充满耐心地对店老板说道:“新中国人人平等,旧时代已经过去,将群众分为三六九等的思想实在是不该存在……”
最终,在陈毅的劝说下,店老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满脸诚恳的向那位老者道了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