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中美交锋中,大部分人都觉得中国会赢。事实上,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我要提醒的

墨香染时光 2025-04-23 10:41:15

眼下中美交锋中,大部分人都觉得中国会赢。事实上,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我要提醒的是,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美国手里还有两张王牌。第一张王牌就是此前提到的在美国的中概股。第二张王牌是中美贸易的供应链。 中美这场博弈已经从关税大战烧到了科技和金融的角力场。中国这些年硬是顶住了压力,2023年对美出口增长了3.7%,2024年数据也好不到哪去,产业链稳得住,特斯拉、苹果的供应链还得靠中国工厂撑着。 可别忘了,美国的招数从来不按套路出牌。过去几年,华为被制裁得够呛,抖音也差点被强卖。这说明啥?美国真急了眼,啥招都能使出来。如今,华盛顿的目光又瞄上了中概股和供应链这两块硬骨头。 先说中概股。现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有387家,总市值超过1.35万亿元人民币。这些企业当年为了融资方便,跑到美国上市,结果现在成了人家手里的筹码。美国证监会(SEC)从2022年开始搞《外国公司问责法》,说中国公司审计底稿不透明,要把它们赶出美国市场。到2025年4月,已经有56家企业被迫回港股二次上市,比如阿里巴巴、京东,剩下的300多家小公司还在悬崖边上吊着。 这招看着狠,其实中国早有准备。香港交易所2018年就改了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和VIE架构的公司上市,还给二次上市开了绿色通道。现在港股市场流动性好,南向资金一年能流进来6000多亿港元,足够接住这些回归的中概股。而且很多企业本来就有A股上市计划,比如百济神州,两边上市反而能多融点钱。 但美国的算盘也没完全落空。那些回不了港股的小公司就惨了,股价跌得稀里哗啦,融资渠道也断了。比如拼多多,现在还在美国硬挺着,市值缩水了一半。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企业本来就不怎么赚钱,退市反而能倒逼它们回A股或者港股,说不定还能活得更好。 再说说供应链。美国这几年一直在搞“脱钩断链”,又是芯片法案,又是出口管制,想把中国踢出全球产业链。2022年8月签的《芯片和科学法案》,砸了520亿美元补贴美国半导体企业,还规定拿了钱的公司十年内不能在中国扩产。 结果呢?台积电、三星这些大厂一边拿美国的钱,一边偷偷在中国建工厂。台积电南京厂扩建项目去年就偷偷开工了,美国商务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真要断供,全球芯片市场都得崩。 中国这边也没闲着。2025年国产芯片自给率已经从2020年的15%涨到45%,7纳米芯片都能量产了。华为的麒麟芯片用的就是中芯国际的工艺,虽然比台积电差一点,但够用了。新能源汽车更厉害,2025年一季度出口154万辆,比亚迪在墨西哥卖得比特斯拉还火。美国想卡脖子,结果卡出个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美国还有个狠招,就是拉拢盟友搞“友岸外包”,想把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但现实很骨感。越南工厂的工人三天两头罢工,印度官僚主义严重,建厂审批能拖三年。 中国呢,把一带一路国家都绑到自己的供应链上,巴西的大豆、阿根廷的锂矿、沙特的石油,都用人民币结算,绕过美元体系。美国越折腾,中国的朋友圈越大。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这两张王牌确实有杀伤力。中概股退市会影响中国企业的国际融资,供应链脱钩会推高生产成本。但中国也不是吃素的。港股承接了大部分中概股,A股科创板给科技企业输血,再加上“一带一路”开拓新市场,基本能抵消美国的影响。 最关键的是,中国有个美国没有的优势——超大规模市场。14亿人口的消费能力,全球哪个企业舍得放弃?特斯拉上海工厂一年生产75万辆电动车,苹果郑州工厂组装全球一半的iPhone。美国就算再怎么施压,这些企业也不敢真的撤离中国。 现在中美就像两个下棋的高手,表面上风平浪静,棋盘底下暗流涌动。美国想用中概股和供应链这两张牌逼中国让步,但中国早就布好了局。香港成了中概股的避风港,半导体自给率稳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横扫全球。这就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最终鹿死谁手,还得看谁的棋更稳。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们既不能轻敌,也别被美国的花招吓住。中国经济的韧性摆在那儿,产业链的优势摆在那儿,只要稳住阵脚,美国那两张牌早晚会变成废牌。

0 阅读:67
墨香染时光

墨香染时光

阳光明媚 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