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国军营长被日军包围,师长大惊,连忙组织人员营救,谁知营长却说:“日军

曦月谈 2025-04-23 11:42:53

1939年,国军营长被日军包围,师长大惊,连忙组织人员营救,谁知营长却说:“日军太多,我突围不了,只能以死报国!” 此时在湘北新墙边的笔架山,早已经被炮火映成了暗红色。 时任国军营长的史恩华正倚在战壕里,右手紧攥着染血的怀表,在表盖的内侧是新婚妻子绣的“平安”二字早已经被血水浸透了。 这是史恩华三天前离家时,新娘塞进行囊的最后信物。 1939年9月,湖北沔阳史家老宅的红喜字还未褪色,29岁的史恩华就身着戎装,在堂前跪别父母。 原来,就在三天前,史恩华刚和隔壁县的姑娘李秀兰刚刚完婚,此刻却要奉命奔赴千里外的湘北战场。 史恩华的老父亲颤抖着双手递过家传玉佩,说道:“你兄长恩荣去年血洒台儿庄,如今轮到你了......” 就这样,史恩华叩首在地,郑重地拜别:“忠孝难两全,孩儿唯有以死报国。” 说完,史恩华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坚定的朝湘北方向奔赴到战场前线...... 此时的湘北地区上,日军敌人已经集结了十万兵力准备发动第一次长沙会战。 史恩华所在的195师奉命在新墙河北岸构筑防线,他率领的加强营500余人,被赋予了镇守笔架山的重任。 当时的师长覃异之在作战会议上拍着史恩华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恩华,你刚成亲......” 可师长的话音还没有落下便被史恩华打断了:“军人的婚假,等打完鬼子再补!” 此时的史恩华还不知道,自己即将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局面。 这一次的战争号角吹响,日军敌人显然是有备而来的,他们派出了奈良支队5000余人直接赤裸裸的向笔架山发起猛攻。 史恩华的只能依托于简陋的防备工事,指挥部队以步枪、手榴弹对抗敌军的飞机、坦克和重炮。 第一天的战斗,日军三次冲锋均被史恩华所在的部队击退,阵地前尸横遍野。 然而,我们的中国守军也是伤亡惨重,工事几乎被夷为平地。 一直坚持奋战到了第三天,史恩华全营仅剩百余人,师长覃异之紧急发来致电:“任务已完成,速撤!” 但史恩华却回答:“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如果现在撤退,日军必定长驱直入,我们没有脸面面对身后的百姓” 于是史恩华下令士兵收集残存弹药,将手榴弹盖全部打开,准备最后一搏。 眼看着日军就要完成合围了,师长覃异之再度来电,要求史恩华率残部突围,并承诺在外围派兵接应。 而电话那头的史恩华沉默了片刻后,传来沙哑却坚定的声音:“师长,敌众我寡,突围无望,我等决心以死报国!” 说完,史恩华就摔断了电话,持步枪冲入敌阵...... 阵地上残存的四十余名士兵紧随其后,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和日军展开白刃战。 其中,史恩华身中数弹后还用刺刀连毙了三名日军,最终力竭倒地,最终这五百名将士全员殉国,无一生还。 可以说,史恩华和这些战士的精神震惊了所有人,战斗结束后,就连日军指挥官奈良晃都罕见的下令全军向中国士兵遗体鞠躬致敬。 当地的村民上山收殓遗体时,见满山碎肢残骸,无不恸哭跪拜。 史恩华的牺牲震撼中外,宋美龄在美国演讲时更是含泪提及此战,称他为“中国军魂之典范”。 史恩华和五百壮士的壮举,不仅是军事上的阻击战,更是一场精神上的宣言。 他们以血肉之躯,诠释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 正如师长覃异之在晚年的回忆:“他们用生命为后续战役赢得时间,长沙会战的胜利,始于笔架山的每一寸焦土。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曦月谈

曦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