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左宗棠的曾孙打算回上海,于是给市委写信,希望能分到一套低楼层的房子。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请求被当时担任上海副市长的女儿拒绝了。 左宗棠,晚清的中流砥柱,在华夏大地上书写了壮丽篇章,面对列强环伺,他力排众议,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将侵略者赶出国土,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让山河重归安宁,洋务运动时,他积极投身实业,创办福州船政局,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中国近代化艰难探路。 他的一生,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生动注脚,那份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成为左氏家族不朽的精神丰碑,激励着后世子孙。 时光流转,左宗棠的曾孙左景鉴,也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他是中国著名的外科专家,凭借精湛医术,拯救无数生命,在医学探索之路上,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为我国外科医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以医者仁心传承着左氏家族的精神力量。 1996年,暮年的左景鉴满心眷恋故乡上海,渴望回到这片熟悉土地安度晚年,彼时,他年事已高,身体不便,爬楼梯成了生活难题,低楼层住房对他而言十分必要,侄子体谅叔叔的心愿与艰难处境,怀着一丝期许,提笔给市委写了封信,言辞恳切,希望能为叔叔申请到一套低楼层房子,改善生活条件。 然而,信件的回复却出乎所有人意料,时任上海副市长的左景鉴女儿,拒绝了这份请求,1956年,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南的时候,左景鉴是第一个响应的,当时的他还将公家分给自己的洋房归还给了国家。 但他的女儿此时刚考入大学,父亲支援走了,家也没了,女儿劝说父亲给她留一个歇脚的地方,但左景鉴告诉女儿不能利用职务之便为家人谋私,还告诉女儿她已经长大了,可以住集体宿舍。 所以在收到信的时候,女儿拒绝了,其实她并非对父亲的困境视而不见,她后来还经常将父亲接回家中居住,她比谁都心疼父亲,但在她心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是沉甸甸的责任,绝不能被私用。 身为副市长,她肩负着为上海百姓谋福祉的重任,手中权力需用来解决广大群众的民生问题,若为父亲破例,开了滥用职权的先例,如何面对信任她的民众,又怎能对得起家族世代传承的高洁家风? 她深知,左宗棠和父亲以国家为重,一生清正廉洁,先辈的事迹如明灯高悬,时刻提醒她坚守底线,若因一己私利违背原则,不仅辜负组织信任,更会抹黑家族荣誉,她的拒绝,是对权力的敬畏,对家族精神的忠诚守护,是在公与私的天平上,毅然倾向公义的果敢抉择。 这件事看似平凡,却折射出深刻的时代价值,在现实中,权力的诱惑无处不在,许多人在亲情与公义间徘徊挣扎,迷失方向,左景鉴女儿的做法,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它启示我们,无论身处何位,手握何种权力,都要保持清醒,坚守原则底线。 好的家风是抵御诱惑的坚固防线,能滋养心灵,让我们在纷繁世界中不被物欲裹挟,始终秉持初心,以公心待人处事,只有人人都能像左氏后人这般坚守,社会才能风清气正,国家方能长治久安。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来源:65年前上海第一医学院分迁建设重庆医学院的故事——重庆日报网
1859年,咸丰皇帝下旨将左宗棠斩首示众,左宗棠连夜找到湖北巡抚胡林翼求助,胡林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