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空军飞行员王宝玉反常地摘下手表让战友保管,然后驾机起飞,到达预定空域后,王宝玉突然脱离编队,超低空直向苏联远东飞去。45分钟后,这架中国歼-6战机出现在克涅维契轰炸机机场,让苏联军方如临大敌…… 王宝玉,1962年出生在山东青岛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教师,家教严格。从小他就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1980年,他通过严格的招飞体检,加入空军,成为飞行学员。几年后,他以优异成绩从航校毕业,被分配到黑龙江某航空兵部队,驾驶歼-6战机。 在部队里,王宝玉表现突出,飞行技术扎实,理论知识过硬,多次在训练和演习中拿下好成绩,领导器重,战友也佩服。可时间一长,他的性格却变了,变得孤僻,不爱说话,跟人交流少。这在飞行员这个需要团队配合的职业里,多少有点不搭。 1988年,王宝玉结了婚,妻子在师部工作。因为部队驻地偏远,夫妻俩见面的时间少得可怜,感情慢慢淡了。他几次申请把妻子调到身边,组织都以工作需要为由拒绝了。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情绪也越来越低落。 与此同时,他开始看一些西方的哲学书,对“自由”这个词特别着迷。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生活和职业,觉得自己被困住了,没法追求想要的东西。日子久了,这种想法越来越强。 1990年8月25日,王宝玉接到一次飞行训练任务。起飞前,他把自己的手表摘下来交给战友保管,这举动当时没人多想。可飞机升空后,他到了预定空域,突然脱离编队,超低空朝苏联远东飞去。 地面指挥部发现不对劲,喊他好几次没回应,赶紧派飞机去追,可已经晚了。45分钟后,他的歼-6战机出现在苏联克涅维契轰炸机机场上空。苏联那边完全没准备,防空系统居然没反应。王宝玉直接把飞机降在跑道上。 飞机落地后,苏联军方乱了套,马上封锁机场,对王宝玉展开审讯。当时是1990年,中苏关系刚有点缓和,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下不想把事儿闹大,表示愿意好好处理。 中国这边立刻提出引渡要求,要人也要飞机。苏联挺配合,双方外交人员谈了几天,定下方案。几天后,一架中国图-154专机飞到克涅维契机场,把王宝玉和歼-6战机带回国。交接过程保密又严谨,苏联还特别强调了安全问题。 王宝玉一回国就被军事检察机关带走。他的行为定了叛国罪,性质太严重。军事法庭开庭审理后,判了他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还开除了军籍和党籍,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事儿在当时震动不小,既泄了密,又挑战了军队纪律。 这桩叛逃案之后,中国空军赶紧加强了飞行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制度也补了不少漏洞,就怕再出这种事。毕竟,这不光是丢脸的问题,还关系到国家安全。 王宝玉的选择,放到现在看,还是挺让人唏嘘的。有人说他叛逃是追求自由,有人觉得他是扛不住压力才跑。不管咋说,这事儿留下的教训挺深刻。
中美为啥打不起来?根本不是国力拼不过,而是海空军实力摆在那儿! 2016年那
【4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