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内蒙一牧民携金色铁牌求鉴,经权威机构鉴定为古代金牌,需上缴。牧民称择日上缴,然而次日专家上门取物时,竟见牧民妻子左右腕各戴金手镯,份量惊人,专家血压骤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也是给小编最大的支持,感谢! 1991年的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牧民王大勇(化名)像往常一样,带着钓具来到村边的小河旁,他悠闲地坐在河岸边,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突然水中一道金光闪过,引起了他的注意。 王大勇放下钓竿,蹚入及膝的河水中,他伸手摸索,触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当他将其捞出水面时,惊讶地发现这是一块金灿灿的金属牌子。 这块金牌重约250克,表面刻有奇特的文字,王大勇虽然不识字,但也意识到这可能是个宝贝,他兴奋地将金牌带回家,向妻子炫耀这意外的收获。 为了弄清楚金牌的来历和价值,王大勇先找到了镇上的老金匠,老金匠仔细端详后,认为这块金牌不简单,建议他找专家鉴定。 抱着忐忑的心情,王大勇来到了当地文物部门,专家们一看到金牌,立即兴奋起来,经过仔细鉴定,他们确认这是一块辽代金牌,上面刻有契丹文字,很可能是辽代皇帝赐予大臣的信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专家们向王大勇解释了金牌的重要性,并告知他根据当时的《文物保护法》,这种重要文物应该上交国家,他们还提到上交文物是可以获得奖励的。 然而王大勇心里却打起了小算盘,他觉得这块金牌是自己发现的,凭什么要上交?于是他口头答应择日上交,实则暗自盘算着如何将金牌据为己有。 第二天王大勇找到一位手艺高超的金匠,将金牌融化,打造成了两只沉甸甸的金手镯,他将手镯送给妻子,两人都为这意外之财感到欣喜若狂。 几天后文物部门的专家再次登门拜访,准备接收金牌,然而他们看到的却是王大勇妻子手腕上闪闪发光的金手镯,专家们顿时惊呆了,血压骤升,连连质问王大勇为何要毁坏如此珍贵的文物。 面对质问王大勇振振有词:"这是我在自家地界捡的,我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关你什么事。" 这起事件后,当地政府加大了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群众普及文物知识,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同时国家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 信息来源:冯继钦,孟古托力,黄凤岐著. 契丹族文化史[M]. 1994(人物为化名)
1991年,内蒙一牧民携金色铁牌求鉴,经权威机构鉴定为古代金牌,需上缴。牧民称择
戴梦维苏苏
2025-04-23 17:59: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