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对于卫立煌而言,堪称命运的至暗时刻。彼时,辽沈战役的硝烟刚刚散去,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身为国民党东北 “剿总” 总司令的卫立煌,成了蒋介石的 “背锅侠”。 蒋介石公开斥责他 “指挥无方,贻误战机”,直接免除了他的职务,还将他软禁在南京的家中。 一时间,卫立煌家中电话被掐断,门口布满宪兵,特务也常住家中,他插翅难逃,与外界的联系完全被切断。 其实,卫立煌与蒋介石之间的嫌隙早有伏笔。在抗战时期,卫立煌就对英勇抗日的八路军十分钦佩。 他亲眼目睹八路军在敌侧后开展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便打心眼里觉得八路军是有力量、忠勇爱国的友军。 他不仅与朱德深入探讨部队的宣传鼓动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还请求朱德为他推荐人才到部队。他曾称赞八路军能干,这般举动,自然引起了蒋介石的猜忌,认为他 “亲共”。 再把目光拉回到 1948 年,卫立煌被软禁后,内心焦急万分。他深知蒋介石的狠辣,更担忧远在安徽合肥的 85 岁老母亲及子侄十几口人的安危。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决定冒险一试,托老下属走秘密渠道,给朱德写了一封求助信,信中言辞恳切,只求共产党能保护他的家人,使其免受战乱惊恐。 当朱德收到这封信时,也犯了难,毕竟卫立煌当时的身份特殊。但他深知此事重大,立刻上报给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后,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胸怀,做出了一个看似令人意外的决定 —— 将卫立煌列入 1948 年 12 月 25 日新华社发布的《第一批战犯名单》前列。 这一招可谓 “妙棋”。蒋介石看到这份名单后,心想卫立煌都被共产党列为战犯了,料他也翻不出什么 “浪花”,便逐渐放松了对卫立煌的监视。 而卫立煌也抓住这个时机,在 1949 年初蒋介石被李宗仁、白崇禧逼下台后,趁机逃出南京,隐居香港。 与此同时,毛主席这边,马上电告合肥县政府,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卫立煌的家属。 合肥县政府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将卫立煌的老母亲及其他亲属转移到安全地带,并派人严密守护。就这样,卫立煌的家人在共产党的保护下,平安度过了那段动荡岁月。 后来,卫立煌在香港居住了 7 年之久,期间国民党特务对他的监视从未停止,但他始终没有再涉足军界,也未回台湾。 1955 年,在中共的热情欢迎与周密安排下,卫立煌终于回到大陆。他还发布了《告台湾袍泽朋友书》,言辞犀利地揭露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等种种罪恶,热切号召爱国的国民党将领起义归来。 1960 年 1 月 17 日,卫立煌在北京病逝,他逝世前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重要职务。 卫立煌的这段经历,充满了惊险与转折。共产党在他深陷困境时,不计前嫌,用智慧和温暖,不仅救了他的家人,也为他后来回归祖国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这背后展现出的人性光辉与伟大胸怀,着实令人动容。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