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逃到美国后的马鸿逵在私人公寓内,挺着腐败的大肚子,享受着小姨太给他做

星辰点点照亮路 2025-04-23 18:34:44

1956年,逃到美国后的马鸿逵在私人公寓内,挺着腐败的大肚子,享受着小姨太给他做的奶酪。马鸿逵主政宁夏17年,搜刮民脂民膏,成就了他这一身的彪悍身材,据说他的体重高达200公斤,这样的吨位实属罕见。 1956年,美国旧金山的一间私人公寓内,马鸿逵挺着大腹便便的身躯,坐在沙发上。 小姨太端着奶酪侍立一旁,而他低头望着自己的肚腩,想着这身躯见证了昔日风光。然而,回忆不免苦涩。 出生于甘肃河州的马鸿逵,家族显赫,父亲马福祥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时期地位不凡。得益于这样的背景,他早年即接触权力运作,轻松攀上军政高位。 年轻时,他曾在北方军阀混战中四处周旋,最终在中原大战后依附蒋介石,成了“宁夏王”。 1933年,蒋介石委任他为宁夏省政府主席。宁夏,这块大西北的“弹丸之地”,从此成为他的私人领地。 马鸿逵到宁夏后,迅速推行“三抓”政策:抓兵、抓钱、抓权。在他的统治下,宁夏的官僚体系逐步变成了他的私人权力网络。 他提拔亲信,排挤异己,省内各级官员的任免都要经过他点头。为了巩固地位,他甚至将百姓的教育纳入控制。 他建了一些学校,看似在推动教育,却将课程内容牢牢掌控,强调“忠诚”“服从”等观念。教师队伍也是精心挑选,稍有不合者便被排挤。 人们说他以教育之名,却设法控制民众思想。他的统治意图无处不在。 他对文化活动进行保守的管控。民间剧团的演出、宗教场所的活动都需经过他批准。 他虽支持宗教活动,但目的在于通过宗教领袖传达统治意志,让宗教文化成为自己统治的工具。这种操作在当时虽算不上罕见,却让他在宁夏的控制更严密。 马鸿逵的统治并不止步于权力控制,他深谙“有兵有权,有权有钱”的道理。在宁夏,他不仅通过强制征兵扩充武装,甚至年幼的男孩也被编入“幼年营”。 百姓因之怨声载道,甚至自嘲:“万般皆上税,唯有屁无捐。” 为了聚敛财富,他设立了高额赋税,甚至私印钞票,要求百姓将旧钞折价兑换成新钞,以此从中牟利。 除此之外,他还在宁夏创办烟草公司,通过贩卖低档烟草获取巨额利润,垄断了地方经济。 这样一个暴富的王国,让他积累起惊人的财富,却也拖垮了宁夏本地的经济发展。 除了经济上的掠夺,他对民族文化也采取了双重策略。 一方面,他试图促进民族文化融合,构建统一的地方文化认同,以巩固在宁夏的统治;另一方面,对少数民族有独立倾向的文化活动,他绝不容忍。 他限制部分民族的集会与交流活动,防范任何潜在的动乱。 在个人生活上,马鸿逵荒淫腐化。对于那些他看上的女子,不管对方是否情愿,都会强行纳入府中。 他六房妻妾中,多数是在京剧班子或戏院中被强行收入府中。名声在外的四姨太刘慕侠,就是他在戏院中看中后,不惜重金收买其父母而“纳入府中”的。 然而,这些小妾间的关系极为紧张。因地位不同、受宠程度各异,彼此明争暗斗不断。对于她们而言,成天为家庭事务勾心斗角,平日里争风吃醋、家庭矛盾积怨重重。 马鸿逵对此漠然无视,他每天只是坐在府内,听戏消遣,享受美食。以奶酪为例,他特地从宁夏派人带来当地的奶酪原料,每日让小妾亲手制作,成为他的“专属美味”。 这位曾不可一世的“土皇帝”过着极度奢靡的生活,终日沉醉在美食和女人之间。 1949年,解放军步步逼近,国民党节节败退。马鸿逵虽口头表态“死守宁夏”,却早已做好退路。 他悄然将七吨黄金和大量资产转移至香港、台湾和美国,还在海外购置了多处豪宅。宁夏一旦失守,他便带着家眷逃往台湾。然而在台湾,他的命运并不好过。 蒋介石对他的“逃避”行为极为不满,指责他“不忠、不诚”。马鸿逵感到台湾政坛风向不对,遂以四姨太“赴港治病”为由逃到香港,后辗转前往美国。 初到美国,马鸿逵带着巨额财富,认为可以过上安稳生活。然而现实并不如意。由于语言不通,他在美国几乎毫无社交。 他将财产交给儿孙打理,结果发现账上钱财越来越少,怀疑儿孙挥霍无度,怒斥他们不孝。 家庭矛盾由此激化,几位姨太也因财产和地位问题争吵不休,日常生活一片鸡飞狗跳。 为了节省开支,他搬到洛杉矶郊外的一个小农庄,在这里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生活,亲自经营农庄,尝试以此维持生计。 晚年的马鸿逵不仅要面对身体的病痛,还饱受家庭纷争的折磨。糖尿病让他行动不便,时常卧病在床。曾经的“宁夏王”沦落到一片冷清之中。 孤独时,他常常回想起宁夏的往昔岁月。那些年,他以“宁夏王”的身份独霸一方,掌控政权、经济和文化,称王称霸。 然而,这种“权力顶峰”并未为他带来归属感。彼时的宁夏民众民怨沸腾,他一手制造的压迫与贪婪,如今却成了他人生最后的枷锁。 1970年1月14日,78岁的马鸿逵在洛杉矶的小农庄走完了他的一生。临终前,他仍希望能把自己的遗体送回中国,魂归故里。

0 阅读:1
星辰点点照亮路

星辰点点照亮路

星辰点点照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