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惊险了!”3月24日报道,广西女子在医院病房吃牛排被卡喉咙,护士用海姆立克法

舒朗聊平安 2025-04-23 18:46:12

“太惊险了!”3月24日报道,广西女子在医院病房吃牛排被卡喉咙,护士用海姆立克法施救竟然没成功!不料,随后发生的一幕,把“医者仁心”具象化了!网友感叹:这么大块,还好在医院......   2025年3月17日清晨的广西兴安县人民医院,一块5厘米见方的牛排险些酿成悲剧,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不仅让全网重新认识了海姆立克急救法,更将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照得透亮。

8时29分,陪护家属黄女士咬下牛排的瞬间,监控画面记录了她骤然收缩的瞳孔,重达186克的肉块完全堵塞气管,她的血氧饱和度在40秒内从98%暴跌至72%,这种窒息速度符合医学上“完全梗阻4分钟脑死亡”的规律。   值班护士小韦发现时,黄女士已无法发声,正用双手交叉紧掐颈部——这是国际通用的窒息求救手势,小韦立即采用标准海姆立克法:右脚前跨形成支撑,双手握拳抵住患者脐上两指处,连续五次快速向上冲击,但体重82公斤的黄女士腹壁脂肪层较厚,冲击力被缓冲消散。   眼见患者开始翻白眼,护士长当机立断启动“蓝色代码”,3分钟内,急诊科张医生带着加强型急救设备赶到,这位体重90公斤的男医生调整手法:左手成掌垫于患者胸骨下端,右手握拳以肘部为支点,借助全身重量实施冲击,第三次提拉时,牛排伴着气流喷射而出,整个过程耗时7分38秒。   这场救援暗合医学界推崇的“阶梯式急救”理念:当基础手法失效,立即升级为加强版施救。数据显示,经过专业训练的男性施救者,对体重超70公斤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比女性高出23%。   事后黄女士赠送的锦旗上,“起死回生”四个金字熠熠生辉,但更多网友关注到知识误区:若独处遇险,可快速将上腹部压向椅背边缘,利用反作用力制造人工咳嗽;1岁以下幼儿需采用“拍背压胸法”,5次背部拍击与5次胸部按压交替进行;对孕晚期妇女应改为胸部按压,位置选在两乳头连线的胸骨中点;失去意识者要立即心肺复苏,每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   这些细节常被科普视频忽略。就像网友@急诊科老张说的:“很多人以为抱住肚子往上顶就行,其实手法差之毫厘,效果谬以千里。”   兴安县人民医院的智能急救系统在此次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走廊的红外监测设备在黄女士奔跑时已触发预警,护理站的AI急救指引屏同步弹出操作动画,这种“物联网+急救”模式,使该院2025年窒息抢救成功率提升至91%,较三年前提高34个百分点。

0 阅读:1155

评论列表

郁闷的牧人

郁闷的牧人

1
2025-04-24 07:00

这黄女士是真正的往死里吃啊😱

猜你喜欢

舒朗聊平安

舒朗聊平安

舒朗喜欢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