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吴桂贤主动辞去职务,回到西北国棉厂继续当工人。可就在回到陕西的当晚,

卖蠢 2025-04-23 20:06:25

1977年,吴桂贤主动辞去职务,回到西北国棉厂继续当工人。可就在回到陕西的当晚,得知姐妹们上夜班后,她就直奔工厂也要上夜班:“我是个工人,我能干活!” 吴桂贤,1938年出生在河南巩义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庭,家里九个兄弟姐妹,日子过得紧巴巴。小时候,河南农村老受灾,干旱洪涝轮番来,她跟着家人逃荒到陕西咸阳谋生。13岁那年,西北国棉一厂招工,她个头小,年纪不够,硬是挤进报名队伍,靠着一股倔劲被录用了。进厂后,她被分到细纱车间当挡车工,每天在纺纱机间跑来跑去,手忙脚乱地接纱线,累得满头大汗。那时候,工厂条件差,棉絮满天飞,机器轰隆响,她咬牙坚持,慢慢适应了这种苦日子。 她在厂里干活特别卖力,1955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入党,工作上从不偷懒。因为表现好,她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五好工人”。1963年,她接手一个以劳动模范命名的小组当党小组长,带着大家琢磨怎么提高生产效率。她带头干,把经验总结成报告,厂里看她有潜力,1965年派她去西北地区先进工作者大会发言。那次会议后,她被提拔为西北国棉一厂副厂长。为了干好管理,她还去西北大学进修,认真学技术、学管理,几年后拿着优异成绩回厂,工作能力更上一层楼。 到了1970年代,吴桂贤的事业开始起飞。她先在厂里当上重要职务,后来进了咸阳市管理层,再往后升到陕西省的高级岗位。1973年,她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5年更进一步,37岁就成了国务院副总理,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也是最年轻的。她在国务院负责重建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经常跑基层调研,了解工人和妇女的需求。她干活踏实,组织能力强,把这些机构搞得有声有色,为社会稳定出了不少力。 可就在事业巅峰的1977年,她做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主动辞去副总理职务,回西北国棉一厂当普通工人。那天晚上,她刚到陕西,听说姐妹们在上夜班,立马赶到车间,加入她们干活。她这举动不是作秀,而是真心实意觉得自己是个工人,干活是本分。回到厂里后,陕西省委几次请她去妇联或工会任职,她都婉拒了,说自己更喜欢和工友们一起干活,觉得这样心里踏实。她在厂里干得起劲,操作机器、检查设备,样样不落人后,后来还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 1988年,吴桂贤又换了新跑道,应邀去深圳一家合资企业当副总经理和董事长。那时候深圳到处是工地,发展得热火朝天。她到任后忙着采购物资、跑生产线,把企业带上了正轨,为深圳经济添了把火。1998年退休后,她没闲着,跑去当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主席,带着团队走遍贫困山区,帮着修学校、搞捐助。她年纪大了还四处奔波,忙得脚不沾地,为扶贫事业掏心掏肺。 吴桂贤这一辈子,真挺传奇。她出身穷苦,靠双手从农村走到国家高位,功成名就后却主动回工厂当工人,晚年还扑在扶贫上。她从没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劳动者。她的故事在工厂和乡间传开,有人说她傻,有人佩服她接地气。她用一生证明,不管啥身份,劳动者的本色不能丢。她这精神,不光是谦逊和奉献,还有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她13岁进厂,干活从不挑肥拣瘦,后来当副总理,照样跑基层不摆架子。回工厂后,她没想着靠资历吃老本,而是老老实实干活。去深圳当董事长,她也没闲着,亲自抓生产。退休后搞扶贫,她走山路、跑捐款,没一点架子。她这一路走来,身份变了好几次,可她对劳动的感情一点没变。她不是啥高高在上的英雄,就是个实打实的劳动者,走到哪都带着一股干劲。

0 阅读:84

评论列表

凯歌在线

凯歌在线

2
2025-04-23 22:08

非常感动,她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致敬!

卖蠢

卖蠢

卖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