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官生于1928年,家里穷得叮当响,年轻时赶上抗美援朝,他扛着枪上了战场。打仗时他不怕死,冲在最前头,立了不少功,可一次炮火下来,左腿废了,落了残疾。1955年退伍回乡,村里人围着他问东问西,可背地里都摇头——这身子骨,往后咋活?家里没田没地,父母早没了,他一个光棍,日子过得清汤寡水。可他不爱抱怨,觉得凭一把力气,总能混下去。 村里的王媒婆却看不下去了。她是个热心肠,嘴上没闲,最爱给人张罗婚事。听说周元官回来,她拍着胸脯说要给他找个对象。没几天,她真找来了,说是个43岁的寡妇,叫沈邦珍。沈邦珍1912年生的,比周元官大16岁,男人几年前病死了,留下6个孩子,大的15岁,小的3岁,家里还欠着一堆债。村里人都说她命苦,可也夸她能干,一个人拉扯这么多孩子,没喊过一声累。 王媒婆把这事跟周元官一提,他先是皱眉,觉得这事不靠谱。自己腿脚不好,家里没啥积蓄,咋养活一大家子?可王媒婆不依不饶,说沈邦珍人老实,日子能过下去,让他先见一面再说。他拗不过,只好跟着去了。沈邦珍家破破烂烂,院子里几个孩子跑来跑去,衣服旧得不行,但干干净净。她出来招呼时,手上还端着碗玉米糊糊,满脸风霜,可眼神透着股韧劲。 见面时,沈邦珍没绕弯子,直说家里啥样,6个孩子得养,债还没还清。她不指望大富大贵,只想找个能搭把手的人。说完,她盯着周元官,加了一句:“你要是进来,我拿命对你好,可你得真心待这几个孩子,他们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这话砸得周元官心里一沉。他原本觉得自己一个瘸子,能有个家就不错了,可这担子摆眼前,他脑子乱了。6个孩子,外加债务,他那条腿能扛得住吗?他没吭声,起身走了,说回去想想。 那天夜里,他抽了半宿旱烟。窗外蛐蛐叫得烦人,他心里翻江倒海。自己一个残腿男人,要是能撑起个家,也不算白活。沈邦珍看着实诚,孩子们虽多,但都懂事。再想想自己,孤零零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熬到天亮,他咬牙下了决心,拎着两斤红糖又去了沈家。沈邦珍见他来,没多问,只点了点头,两人就这么定了。 村里摆了两桌酒席,婚事就算成了。有人说他傻,娶个比自己大那么多的寡妇,还带一堆拖油瓶;有人说他心大,能扛事。可周元官不管这些,他觉得日子是自己的,别人咋说不重要。婚后,日子果然不轻松。9口人吃饭,一锅粥都不够。周元官腿不好,下地干活疼得直冒汗,可他从不哼哼。沈邦珍在家忙里忙外,洗衣做饭,手糙得像树皮。晚上,她给孩子讲故事,他在一旁抽烟,脸上难得有笑。 孩子们起初怕他,可时间长了,大儿子会帮他扛锄头,小女儿会爬他腿上玩。一家子慢慢有了模样。为了多挣几个钱,他们开荒种地,养鸡养猪,沈邦珍还接针线活,熬夜干到手抖。村里人看他们日子过得紧巴巴,嘴上不说,暗地里帮了不少。有人送粮食,有人帮修屋顶,日子苦归苦,总算有了盼头。 就这样过了十几年,沈邦珍病了。她瘦得皮包骨,躺在炕上,拉着周元官的手说要他多费心,别让孩子们没依靠。没几天,她就走了。周元官没哭出声,默默把家里收拾好。孩子们围着他抹泪,他摸着他们的头说有他在。后来,他一个人拉扯这群孩子,大儿子成家,小女儿出嫁,逢年过节,家里总挤满了人。他老了,走不动了,可孩子们常回来,带点米面,陪他唠嗑。他常念叨,这辈子腿残了,心没残,能给这一家子个依靠,值了。 周元官的事在村里传开了。有人说他命硬,有人说他是个好男人。可对他来说,这就是日子里的抉择。他用一条瘸腿,撑起9口人,也焐热了一个家。
周元官生于1928年,家里穷得叮当响,年轻时赶上抗美援朝,他扛着枪上了战场。打仗
灵鹿踏花寻梦来
2025-04-23 20:29:40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