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儿童节,左权将军遗孤、12岁的左太北随北京八一小学学生代表给毛主席献

灵鹿踏花寻梦来 2025-04-23 20:37:41

1952年的儿童节,左权将军遗孤、12岁的左太北随北京八一小学学生代表给毛主席献花。毛泽东一一询问孩子们的个人情况。问到左太北时:“你叫什么名字?”她答:“叫太北。”他问:“为什么叫太北呢?”她答:“是我爸爸起的名字,我生在太行山的北边。”他问:“你的爸爸?”她答:“我爸爸是左权。” 1952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那天,北京的气氛特别热闹。全国各地都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个儿童节。这一天,北京八一小学的学生代表有了一次特别的机会——去中南海给毛主席献花。八一小学不是普通的学校,很多学生的父母都是为革命献身的烈士或是参加过战争的军人。这群孩子里,有个12岁的女孩叫左太北,她是左权将军的女儿。 左权是谁?说起他,得从头讲讲。他1905年出生在湖南醴陵的一个穷苦人家,家里条件不好,但他从小就聪明好学。1924年,他考上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参加北伐战争,表现得很出色。国共合作破裂后,他没动摇,坚定跟着共产党走。1930年,他被派到苏联学习军事,回国后又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打响后,他成了八路军副参谋长,参与指挥了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这样的大战役。1942年,他在山西辽县指挥作战时牺牲了,当时才37岁。他的死是共产党的一大损失,毛主席还为他写了挽词,说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左太北的母亲叫刘志兰,是左权的妻子。左权牺牲时,左太北才两岁多。刘志兰没再嫁人,一个人把女儿拉扯大。她常跟左太北讲父亲的事,说他是怎么为国家拼命的,希望女儿能明白和平来得不容易。左太北小小年纪就懂事,知道自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身上多了一份责任。 1952年儿童节这次献花,对左太北来说是个大日子。她和同学们一起被选为代表,去见毛主席。那时候毛主席是全国人民心里的英雄,能见到他是件让人激动的事。活动那天,孩子们排好队,挨个上前献花。毛主席特别和蔼,问每个孩子的名字和情况。轮到左太北时,他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左太北”。毛主席又问这个名字咋来的,她说因为自己出生在太行山的北边,是爸爸起的。毛主席接着问她爸爸是谁,她回答是左权。听到这个名字,毛主席停顿了一下,拍了拍她的肩膀。那一刻,大家都感受到了左权这个名字的分量。 左太北的出生地太行山北边,其实跟她爸爸的经历有关。1940年,左权在太行山抗日前线指挥作战,那时候刘志兰怀着她。因为战事紧张,刘志兰跟着部队转移,生下左太北时就在太行山附近。左权给女儿取名“太北”,既是纪念那段艰苦岁月,也是希望她能继承抗战的精神。可惜左太北还没记事,爸爸就牺牲了。 这次献花活动不长,但对左太北影响很大。她后来回忆说,毛主席拍她肩膀的那一下,让她觉得特别温暖,也更明白了父亲牺牲的意义。那时候她才12岁,但已经懂得自己是烈士的后代,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 长大后,左太北没让人失望。1960年,她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的是导弹专业。那会儿新中国刚起步,国防建设急需人才,她选这条路一点不轻松。毕业后,她进了航天研究所,参与了不少重要项目。后来她又调到国家计委,负责军工计划管理,最后做到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计划司副司长的位置。工作上,她踏实低调,从不拿父亲的名头说事,但大家都看得出来,她身上有左权的影子——那种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头。 左太北退休后也没闲着,经常参加一些纪念活动,讲讲父亲的故事。她说过,自己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就是没给左权丢脸。她一直记得母亲刘志兰的教导,要活得有骨气,对得起父亲的牺牲。2019年,她因病去世,享年79岁。她走的时候,很多人感慨,左权的血脉在她身上延续得真好。 说起左权将军,得提提他牺牲的地方——山西辽县。后来那里改名叫左权县,就是为了纪念他。他死的时候,八路军正被日军围困,他指挥部队突围,自己却没撤出来。牺牲后,他的遗体被埋在当地的山上,直到1949年才迁到邯郸的烈士陵园。左权的死,不光是家人的损失,更是民族的痛。他留下的精神,后来成了很多人奋斗的动力。

0 阅读:112

猜你喜欢

灵鹿踏花寻梦来

灵鹿踏花寻梦来

灵鹿踏花寻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