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知青张梅香被公社副主任黄书良叫到办公室。从身后抱住了张梅香,嘴里念叨

小博大史 2025-04-24 11:32:29

1969年,知青张梅香被公社副主任黄书良叫到办公室。从身后抱住了张梅香,嘴里念叨着:“可想死我了。”作势就要亲下去。张梅香奋力挣扎无果,就在她绝望之际,没想到一个动作竟救了她。 1969年,张梅香从北京来到陕北后郭家塬村。那会儿知青下乡是大事,她响应号召,背着简单的行李就来了。村里条件苦得要命,住的是茅草屋,屋顶漏风,墙角堆着柴火,被褥老是潮乎乎的。挑水得走好几里路,扁担压得肩膀疼,水桶里的水洒一路,回来剩半桶都算好的。晚上风吹得屋顶哗哗响,她裹着被子也睡不踏实。白天干活更不轻松,割麦子晒得头晕,手磨出老茧,汗水滴进土里,扁担吱吱响,肩膀磨破皮都得忍着。 可张梅香不是那种喊苦喊累的人。她咬牙干活,下地割麦子、挑水劈柴,啥活儿都上手。慢慢地,村民看她这么能干,都挺喜欢她,喊她“能干丫头”。她也不端着城里人的架子,干完活还跟村里的孩子聊北京的事儿,挺接地气。这样的日子虽然苦,但她硬是扛下来了,靠着一股韧劲在这黄土地上站住了脚。 那天中午,村里广播喊张梅香去公社办公室。她正在麦田干活,听到广播有点懵,但还是放下镰刀去了。公社办公室在村子不远,土路走过去就行。到了那儿,黄书良坐在桌子后面,招呼她坐下,随口说了几句。可没聊两句,他就站起来,绕到她身后。突然,他从后面抱住她,胳膊勒得死紧,嘴里还念叨“可想死我了”,一边说一边作势要亲下去。 张梅香吓坏了,脑子一片空白。她使劲挣扎,想推开他,可黄书良力气大,她怎么扭都挣不脱。她被逼到墙边,手指抠着墙缝,急得满头是汗。就在这时候,她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村里人教过她,踢膝盖能让人松劲。她没多想,抬起脚狠狠踹了黄书良膝盖一下。他疼得叫出声,身子一歪,手松了。她趁着这个空当,赶紧冲到门口,拉开门就跑。 跑到村口时,她腿都软了,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村里人看她这样,问咋回事,她断断续续说了经过。有人听了气不过,跑去公社找黄书良算账。可黄书良不认账,还反过来编瞎话说她勾引他。村里传开了这事儿,有人信有人不信,张梅香走在路上总能感觉到背后指指点点的眼神。但她没低头,照样干活,腰杆挺得直直的,眼神里带着一股倔强。 黄书良是公社副主任,那会儿在村里算有头有脸的人物。他管着不少事儿,手上有权,村里人平时都不敢惹他。这人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却干些下作事儿。他仗着自己职位高,欺负人不是一回两回了。张梅香这事儿暴露出来,有人说他以前也干过类似的事儿,就是没人敢吭声。他不光不认错,还倒打一耙,这种人品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可他愣是靠着地位压住了风言风语。 这事儿之后,村里人对他的看法变了。有人私下骂他不要脸,有人说他早晚得栽跟头。但那时候举报没啥用,黄书良还是稳坐副主任的位置。张梅香没啥办法,只能自己硬扛着,尽量躲着他。这也看出那年代,基层干部有点权就能胡来,普通人想讨公道太难了。 后来高考恢复了,张梅香抓住了机会。她那几年没闲着,干活之余还挤时间看书,攒了不少知识。考试成绩出来,她考上了大学,收拾行李准备走人。那天她提着个布包,里面装了几件衣服和几本书,站在村口准备离开。村民们听说她要走,有人觉得可惜,有人替她高兴。她没多说啥,转身就上了土路,走得干脆。 到了大学,她过得也不轻松。宿舍条件简陋,课业压力大,但她还是那股劲头,认真听课、记笔记,一步步往前走。她心里明白,这机会是自己拼出来的,不能浪费。毕业后,她没回村里,但她的故事在村里传了好多年。有人说她命硬,有人说她聪明,反正都觉得她是个有本事的女人。 张梅香那次逃脱,不光是靠运气。她踢膝盖那一下,是村里人教的小招儿,也是她关键时候冷静下来的结果。那年代,女知青下乡碰上这种事儿的不少,有的忍了,有的没扛过去。张梅香不一样,她没让自己陷进去,还靠自己走出了新路。这事儿听着简单,背后却挺有嚼头——一个年轻姑娘,面对欺负不低头,还能找到出路,这得有多大的胆子和脑子。 再想想黄书良这种人,那时候基层干部仗势欺人的太多了。张梅香的事儿暴露了他的真面目,也让村里人看清了点东西。虽然他没啥惩罚,但这事儿在村里留下了痕迹,成了大家私下聊天的谈资。某种程度上,这也算一种无声的反抗吧。 张梅香后来的日子,靠的是她自己的坚持。她从陕北那片黄土地走出来,靠高考翻了身,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村里人提起她,总说她当年跑出公社那天真不容易。她没被那次危机压垮,反而踩着它往前走。这条路不花哨,但实打实,挺让人服气。 那片黄土地上,后来变化也挺大。茅草屋没了,日子比以前好过些了。可张梅香的故事还在那儿流传,像个记号,提醒大家那段苦日子里的挣扎和希望。她用自己的手和脑子,硬生生趟出了一条路,这比啥都真。

0 阅读:1056

猜你喜欢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