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阔别战场7年之久的徐向前终于重回战场,徐向前仔细清点家底,却发现

寒梅傲骨雪中情 2025-04-24 11:42:11

1947年6月,阔别战场7年之久的徐向前终于重回战场,徐向前仔细清点家底,却发现正规部队少得可怜,好不容易凑出了一支5万余人的队伍,立马提出要解放山西,众人听后不敢说话。 1947年,山西地界上出了件大事,有个叫徐向前的将领,7年没摸过枪杆子了,突然被上头调回战场当指挥官。 徐向前到了晋冀鲁豫军区一看,心里直打鼓——手底下能用的正经部队少得可怜,全是大大小小的游击队和扛锄头的民兵。 他东拼西凑整出五万人马,张嘴就要打山西。这话一出,好些人心里犯嘀咕:山西可是阎锡山的老窝,人家手里攥着三十万精兵,咱这点人够干啥的? 要说阎锡山这人可不简单,从清朝末年起就在山西扎根,40年来把这块地经营得跟铁桶似的。这老阎不光会带兵,还特别会修碉堡,晋中平原上到处是他修的工事,远远望去跟马蜂窝似的。 更绝的是他还搞了支“闪击兵团”,专门学八路军的打法,打算用游击战对付游击战。 老徐心里门儿清,山西这块硬骨头必须啃下来,为啥呢?您看地图就明白了,山西正好卡在晋冀鲁豫几个根据地的正中间,要是不拿下来,往后打仗准得被牵制。 再说阎锡山那30万兵,看着唬人,其实在晋南那块儿兵力空虚得很。当年老徐带红四方面军西征吃了大亏,这回正好找补回来。 可手底下这些兵实在寒碜,五万人里头正经打过仗的没几个,重武器更是一只手数得过来。 最要命的是后勤,连粮食都凑不齐整,老徐咬着牙关,把太岳军区的基干部队和地方武装拢到一块,硬是组建成个野战兵团。 当时不少干部劝他悠着点,说咱们主要任务是给前线运粮送弹,别逞强。可老徐心里有谱,山西这仗非打不可。 六月份头里,晋中战役打响了,老徐这边拢共六万来人,对面阎锡山摆出十三万大军,还带着美式装备。明面上看这仗根本没得打,可老徐有他的算计。 他早探听清楚阎军缺粮,后勤线拉得老长。趁着麦子快熟的当口,他定下个“快打快收”的计策——既要抢敌人的粮食,又要抢自家地里的麦子。 头一仗玩的是声东击西,吕梁军区那帮弟兄假装要打高阳镇,把阎锡山的“闪击兵团”逗得团团转。等这帮精锐跑得气喘吁吁赶到地方,老徐的主力早绕到平遥、介休去了。 八纵和十三纵的弟兄们像把尖刀,噗嗤就捅进敌人软肋。张兰镇那场仗打得痛快,三个钟头收拾了五千多阎军,把阎锡山气得直跳脚。 要说这仗打得最绝的,还得数董村阻击战,赵承绶带着几万人想往北逃,徐向前早派人在必经之路上挖好了坑。那地方两边是山中间是沟,阎军的汽车大炮根本施展不开。 咱们的战士趴在房顶上、蹲在土墙后,愣是把赵承绶的部队钉死在原地。等他们想调头跑路时,后路早让包饺子了。 这场仗打下来,老百姓可出了大力气,40万老乡推着小车、扛着扁担往前线送粮食,妇女们连夜纳鞋底缝衣裳。 有个老大爷把自家门板拆了给部队当担架,还说:“阎老西的兵抢了我三担麦子,这回非得让他们吐出来!” 到七月底,徐向前硬是用六万新兵蛋子吃掉了阎锡山十万精兵。毛主席听说战报,拍着桌子连说三个“好”字。 可徐向前自己累垮了,晋中战役那会儿他就病得下不来床,全靠担架抬着指挥。等打完太原外围,实在撑不住才去青岛养病。 要说这仗为啥能赢,关键就在个“巧”字,老徐把阎锡山的脾气摸得透透的,知道他舍不得老家底,肯定要死守晋中粮仓。 咱们部队专挑麦收时节动手,既断了阎军粮道,又收了自家庄稼。更绝的是用新兵打主力,让阎锡山摸不清虚实,等回过神来,早被包了饺子。 阎锡山到死都没想明白,自己经营40年的地盘咋就让人端了。其实道理简单得很——山西老百姓苦阎久矣,早就盼着改天换日。 徐向前这仗不光靠军事谋略,更是得了民心。后来打太原围城半年,城里百姓饿得吃树皮也不给阎军帮忙,这就是明证。 这场晋中战役给华北战局开了个好头,山西一解放,晋冀鲁豫几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往后打平津、战淮海都有了稳固后方。 徐向前虽然病退,可他留下的战术成了经典战例,后来人总结出三条:情报准、出手快、民心齐。这三条放在今天,照样是打胜仗的不二法门。

0 阅读:173
寒梅傲骨雪中情

寒梅傲骨雪中情

寒梅傲骨雪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