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代名将郑维山最终因为生活低头了,他给昔日领导人徐向前写了一封信,信中恳切请求徐向前借粮食给他维持衣食,一向好脾气的徐向前大怒,随后一通电话连吵带骂。 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郑维山将军以铁血手腕和无畏勇气,成为我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传奇人物。他指挥千军万马,战功赫赫,可谁能想到,1979年,这位曾经的战将却在北京一间破旧招待所里,为了一家五口的生计发愁。他硬着头皮给昔日领导人徐向前元帅写信,求借粮食糊口。信送到徐向前手里,这位脾气温和的老元帅却拍桌震怒,随后一通电话连吵带骂。 1979年,北京的冬天冷得刺骨。郑维山将军坐在招待所的硬板床上,手边是半袋棒子面,那是粮店主任违反规定偷偷塞给他的“救命粮”。家里三个孩子饿得面黄肌瘦,老伴急得嘴角起泡。这位曾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如今却连基本温饱都成了问题。他咬牙写信给徐向前,字里行间满是无奈和恳求,只为借点粮食让一家人撑下去。信送到徐向前手里时,他正在军委会议室。看到老战友的困境,徐向前气得拍桌子,立马抓起电话干预。第二天,郑维山的工资和粮票补发到位,生活才算有了着落。 郑维山1915年8月5日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小时候只读了一年私塾就去放牛。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他加入儿童团,1928年投身革命,1930年正式成为共产主义战士。那年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当上赤卫队副指导员,6月带着70多人编入红军第一师。参军后,他给红一军副军长徐向前当过传令兵,两人从那时结下了深厚情谊。郑维山成长很快,1933年18岁就当上了红九军二十七师政治委员,在川陕地区闯出“少年猛将”的名号。长征路上,他三次翻雪山、三次过草地,两次率部迎接红军会师。抗日战争时,他在晋察冀军区打过“百团大战”。解放战争中,他指挥部队参加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当过北京军区司令员。 徐向前呢,1901年11月8日生在山西五台县永安村。1924年考进黄埔军校,打过北伐,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共内战中,他带红四方面军反“围剿”,率部走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他干过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1955年被授元帅军衔。1979年,他是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正忙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决策。就在这节骨眼上,他收到郑维山的求助信。徐向前一看老战友混得这么惨,火气蹭蹭往上冒,当场给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打电话,责令连夜解决。总政动作快得很,次日就补发了工资,还帮郑维山搬了新住处。 回过头看,郑维山这辈子真不容易。1979年之前,他在农场干了八年苦活。最苦的时候,救济粮全分给了村里五保户,自己家靠种点红薯凑合。他常说“还能坚持”,可村里老支书看不下去,塞给他半袋玉米,他推辞半天收下后,还帮人家修了屋顶。徐向前接到信时,正开会忙得焦头烂额,可一听说老红军连饭都吃不上,他坐不住了。那通电话打得果断,总政被催得一夜没睡,终于把事儿摆平。这事传开后,大家都感慨:党内对老干部还是有情有义的。 1979年郑维山平反那天,会场气氛挺沉重。台上放着补发的十年工资存折,厚厚一摞,可他只淡淡看了一眼,说了句“这些钱换不回失去的日子”。老部下们听着都红了眼眶。1982年,邓小平亲自拍板,让他当兰州军区司令员,还说了句“你去兰州,我信得过”。郑维山没让人失望,在西北边防建设上花了不少心思,还搞植树造林,改善军营环境。2000年5月9日,他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追悼会上,老部下和后辈都来送他最后一程,大家伙儿都说,这位老将军一辈子都献给了我国革命和建设。 徐向前这边,1979年忙着对越自卫反击战,指挥调度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1988年,他响应邓小平干部年轻化的号召,主动辞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退下来过起了低调日子。1990年9月21日,他因病去世,享年89岁。追悼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送花圈,军委机关也组织悼念。他的离世让我国军队和国家失去了一位大将,可他的精神和贡献永远留在历史上。
1979年,一代名将郑维山最终因为生活低头了,他给昔日领导人徐向前写了一封信,信
落叶随风呀
2025-04-24 14:28:27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