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民日报》主编马立诚:否认南京大屠杀,在香港被套麻袋暴揍。对于“南京大屠杀”那一页惨痛的历史,是每个国人心中都无法抹去的痛。可是,就算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依旧也会有否认,而且否认的这个人还是前《人民日报》的主编马立诚。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是一名南京人,从小就在南京长大的,就算没有经历过,但多少也会听长辈们提起过,可就是这样,他还是写了一篇那样的文章。 他表示“战争造成的伤亡是正常现象,根本无法称之为‘大屠杀’”,确实,如果真的是战争中所造成的伤亡,确实没办法说什么。 立场不同,也说不上什么深仇大恨,可是“南京大屠杀”能说的上是战争伤亡吗,熟悉历史的人大概都知道。 当时南京被攻破之后,哪里还有什么兵,城内都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而已,很多人都是连枪都没有拿过的。 而那些日军杀的,就是这群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百姓,如果这都不算是屠杀,那什么才算。 退一步说,即便南京城内的是兵,可就算是兵,大部分国家在俘虏了士兵之后也不会随意虐杀,我们在战斗的时候更是直接表示投降不杀。 苏联对待日本的那些俘虏,也是让他们去西伯利亚挖土豆,可没有直接虐杀。 更不要说南京城内当时确实就是百姓,所以那什么战损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只是实在无法置信,一个上过学,熟知历史,还是作家的马立诚,为什么能堂而皇之的说出这样的话。 在马立诚刚开始出名的时候,他写的文章分明还是很正常的,不仅写作能力一流,从字里行间也能看出,这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作家。 他是在1946年出生的,那时候距离“南京大屠杀”也没过几年,没有道理他会一点也不知道当初发生的事情。 而他也是从小就喜欢看书,长大后因为文章写的好,成功进入了《人民日报》成为了一名编辑。 在到日本去交流之前,马立诚的文章可以说是既有深刻的思想,又不脱离实际,很有个人风格,也颇受书迷们的喜爱。 马立诚这个名字也是频频被人提起,俨然已经将他视为一代文豪了,可变故也发生在他去日本参加交流会之后。 2002年的时候,马立诚因为优秀的表现,被领导派去了日本前往交流学习。 在到达日本之后,他立马就收到了日本的热烈欢迎,在那期间,他看了不少日本关于战争时期的各种资料以及文献。 再结合国内的历史,他心中的天平逐渐偏向了日本,我们在书写史书的时候大都是实事求是,不带任何偏私。 但是日本那边却是经过润色加工的,极易调动起人的情绪,在看完日本关于战争时期的资料之后,马立诚几乎是立刻就信了。 回到国内后,马立诚就开始为日本“说好话”,先是写出了篇名为《对日关系新思维》的文章。 文章内丝毫不提日本在中国土地上的那些恶行,反而将日本的种种行径,说成是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考虑,是为了中国好。 完全就是一副完全偏向了日本的样子,更是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当时南京根本就没有三十万人,又怎么可能会被杀了三十万人。 这样的文章一出现,马立诚顿时成为了众矢之的,《人民日报》也是立即将他解雇,看他文章的人许多也纷纷开始骂他。 但是不可避免的,他的文章也影响了一部分愤青,让极少人对他的文章产生了共鸣。 更是又写了一本《日本无需向中国道歉的书》,从那之后,他就一直在宣扬所谓的“中日友好”的理念。 他这样的行为也导致他在大陆被封杀,没办法,他就到了香港去讨生活,也就是在香港,他被一位爱国青年给发现了,见到他的第一眼,就立即锁定了他。 一想到他发表的那些言论,青年就怒从中来,找了个地方直接套他麻袋,按住他狠狠揍了一顿。 当这个消息传出来的时候,众人对他的遭遇也是半点升不起同情,如果不是没有那个运气遇到,大概多的是人想套他麻袋。
1942年,黄士伟在路上埋地雷阻击日军,没想到全部被日军排掉了,这时,他突然产生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