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国民党上将张荫梧在听到傅作义接受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后,暗中纠集武装,准备阴谋发起武装暴乱。 张荫梧,1891年出生在河北保定,家里世代读书人,他从小就迷兵法,满脑子想着带兵打仗,当大人物。他个子高瘦,脸冷得像块石头,眼里总透着股阴气。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他靠脑子灵活和指挥能力崭露头角,跟傅作义成了同学。傅作义,1895年出生在山西荣河,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吃过不少苦。他长得高大,脸硬朗,眼里有股正气,说话总带着对国家民族的担当。俩人一块上学,但脾气完全不一样:傅作义踏实肯干,张荫梧却一心想往上爬,权力对他来说比啥都重要。 毕业后,张荫梧投到阎锡山手下干活,1924年管第五旅第十团,1926年当军官训练团团长,1927年升到第七军副军长。1928年北伐打到北京,他带兵进了城,觉得自己该掌管平津这块地盘。可阎锡山偏偏自己当了京津卫戍总司令,只给了他个北平警备司令,把天津警备司令的位子给了傅作义。这事儿让张荫梧心里跟扎了刺似的,从那会儿起,他就看傅作义不顺眼,嫉妒得不行。 1929到1930年,张荫梧当过北平市长,后来又在河北省政府混,总想着再往上爬点。1930年中原大战,傅作义在山东打得风生水起,名声越来越响。张荫梧气不过,造谣说傅作义跟蒋介石勾结,想让阎锡山收拾他。阎锡山没上当,可张荫梧自己打仗稀里糊涂,害晋军吃了败仗,他还硬把黑锅甩给傅作义,俩人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大战后,阎锡山倒了,张荫梧没了靠山,回河北老家装闲人,其实暗地里攒着自己的小势力。傅作义呢,抗战时拼了命保国土,名气越来越大。1947年,傅作义当上华北“剿总”总司令,看在老同学面上,给张荫梧弄了个上将参议的虚职,每个月发点钱。张荫梧嘴上谢,心里却瞧不上,暗地里拉人攒枪,憋着劲儿要翻身。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传开,城里敲锣打鼓,老百姓高兴得不得了。可张荫梧听到这事儿,肺都气炸了。傅作义跟共产党谈妥了和平,他多年攒的势力眼看着要泡汤。他咽不下这口气,觉得自己还能翻盘,就暗中行动起来,纠集旧部和一些地方武装,打算趁解放军刚进城脚跟不稳,搞一场武装暴乱,把北平抢回来。 他弄了个“自救会”,拉了一帮心腹,在偏僻地儿开会,合计着袭击解放军驻地,破坏水电,搅乱北平。他想着,只要乱起来,他就能趁机掌权。可他没料到,解放军的情报工作做得贼扎实,早有人盯着他的动静。1949年2月15日,解放军拿到真凭实据,决定动手。那天晚上,部队包围了张荫梧的宅子,直接把他逮住。他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动手,就彻底砸了。 张荫梧被抓后,啥都藏不住了。审讯时,他低着头,跟霜打的茄子似的,把自己的打算全抖了出来。解放军没给他机会,赶紧清了那些跟他混的残余势力,把北平的防务抓得更紧,城里又稳住了。张荫梧最后被判了死刑,5月27日一命呜呼,他那点野心跟风吹的云似的,散得一干二净。 傅作义这边,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他促成北平和平解放后,没闲着,帮着解放军接管城市,忙前忙后。1949年10月1日,他站上天安门城楼,看着新中国成立,心里感慨万千。后来,他当了水利部长,干了不少实事,为国家建设出了大力气,一直到1974年去世。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8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