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刘备赐死养子刘封,临死前,刘封悲愤不已,长叹一声,哭诉道:“父皇,我本以为你会顾念父子之情,没想到你竟如此狠心,我后悔没听孟达的话!”随即自刎而死。刘备听后,瞬间羞愧不已。 三国乱世,权谋与亲情交织,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却亲手赐死义子刘封,这段历史让人唏嘘。刘封临终前的悲愤呐喊,揭开蜀汉政权背后残酷的继承之争。究竟是关羽之死导致刘封被问罪,还是诸葛亮的十一字谏言点燃了刘备的杀机?刘封之死,真相远比表面复杂,隐藏着乱世生存的冷酷逻辑。 刘封本是长沙罗县人,原名寇封,出身寇氏家族,因家道中落寄居舅氏家中。刘备投靠荆州刘表时,偶然在宴会上见到这个相貌堂堂、武艺不凡的少年。当时刘备膝下无子,动了收养的心思,收他为义子,改名刘封,带在身边教导。刘封跟着刘备四处征战,从荆州到益州,冲锋陷阵,立下不少战功。到了汉中之战后,他被派往上庸镇守,官至副军将军,成了蜀汉东北防线的重要将领。史书上说他勇猛果断,战场上从不含糊,可这刚烈的性格,也让他跟同僚关系紧张,尤其是跟孟达,俩人明争暗斗,互相看不上眼。刘封甚至抢了孟达的鼓吹乐队,搞得关系更僵。这点小事看似不起眼,却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荆州发动北伐,势如破竹,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谁也没想到,昔日盟友东吴却在背后捅刀。孙权跟曹操暗中勾结,派吕蒙偷袭荆州州治江陵。关羽把主力都调到樊城前线,后方空虚,留守的傅士仁和糜芳跟关羽关系不好,被孙权一拉拢就投降了。江陵一丢,关羽的北伐大业瞬间崩盘。关羽退守麦城,四处求援,其中就派人找上庸的刘封和孟达。上庸离荆州不远,顺着汉水很快就能到,按理说救援完全来得及。可刘封和孟达商量后,觉得上庸刚打下来,根基不稳,贸然出兵可能丢城,硬是没发一兵一卒。关羽孤立无援,突围失败,在临沮被东吴抓住,和儿子关平一起被处死。 关羽的死对刘备打击太大,荆州丢了不说,兄弟情深的头号大将也没了。刘备悲愤交加,决定先清算内部责任。刘封和孟达首当其冲。孟达这人本来就是降将,墙头草一个,早就看出风向不对,带着上庸城直接投了曹魏。刘封觉得自己是刘备的义子,功劳不小,顶多挨顿骂,应该不至于掉脑袋,就老老实实回了成都。刚开始,刘备确实没想杀他,狠狠责骂一通后,念着刘封过去的功劳和父子情分,打算罚降职了事。可关键时刻,诸葛亮站了出来,淡淡地说了十一个字:“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这话像一记重锤,砸在刘备心上。 这十一个字,表面看是评刘封性格,可实际上点出了蜀汉政权的大问题——继承权。刘备收刘封为义子时,本来是当接班人培养的,后来有了亲儿子刘禅,刘封自然就没戏了。可刘禅是个什么水平?史书上说他“性识迟钝”,说白了就是能力平平,性格软弱。而刘封呢?勇猛有余,战功赫赫,性格还强硬。刘备一死,刘禅能压得住刘封吗?答案显而易见。诸葛亮这番话,等于提醒刘备:留着刘封,将来就是个定时炸弹,威胁刘禅的皇位。蜀汉刚立国,根基不稳,哪经得起内乱?看看袁绍、刘表,哪个不是因为儿子争位搞得家破人亡?刘备一听,明白了,为了刘禅能稳稳当上皇帝,刘封必须得除。 刘封接到赐死命令,被押到成都郊外。他站在荒丘上,面对监斩官的宣读,悲愤填胸,仰天长叹,说出了那句撕心裂肺的话:“父皇,我本以为你会顾念父子之情,没想到你竟如此狠心,我后悔没听孟达的话!”说完,他拔剑自刎,血洒当场。刘备听到这话,羞愧难当,毕竟刘封是他养了多年的义子,战场上出生入死。可为了蜀汉的未来,他选择了牺牲刘封。事后,他下令厚葬刘封,赐其家人财帛,多少算是一种补偿。 刘封死后,蜀汉内部倒是稳定了,但外部麻烦没停。关羽的死和荆州的丢失,让刘备咽不下这口气。他不顾诸葛亮劝阻,执意发兵讨伐东吴。章武元年,刘备亲率大军东征,浩浩荡荡杀向夷陵。可这一仗打得太惨,孙权派陆逊用火攻大破蜀军,刘备败退白帝城,次年病死。诸葛亮接手辅佐刘禅,费尽心思维持蜀汉局面,多次北伐曹魏,试图恢复汉室,可惜积劳成疾,死在五丈原。刘禅呢,坐了几十年皇位,舒舒服服当太平天子,可蜀汉国力渐衰,最终被曹魏吞并。 刘封的儿子刘林,在蜀汉当了个小官,做到牙门将。蜀汉灭亡后,他带着家人迁到河东,算是保住了血脉。刘封的死,表面上是没救关羽的锅,可实际上,关羽的事只是个导火索。诸葛亮那十一个字,才是真正的杀机。孟达早就看透了这一点,劝刘封别回成都,可刘封太相信刘备的父子情,没想到乱世里,权谋比亲情更冷酷。东汉末年,袁绍、刘表都因为继承问题翻车,蜀汉能几十年没内乱,诸葛亮的算计确实高明。刘封的悲剧,说到底,是被乱世的权力游戏给碾碎了。
220年,刘备赐死养子刘封,临死前,刘封悲愤不已,长叹一声,哭诉道:“父皇,我本
文山聊武器
2025-07-19 23:25:37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