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中医与时辰辩证的思考 十二时辰对应十二脏腑,上午头脑不清为脾阳不升,午休心悸不宁为心阳不降独于上,下午乏力不安为肾气不足,皆有对应。 曾有患者经常上午头脑不清醒,拍了脑部MRI,各种相关检查都做过了,最后被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焦虑。 这个患者头晕,昏沉不适,唯独上午严重。具体发病时间,上午九点多开始,一直到下午结束这个不适。对应时辰为脾经(9-11点)。从生理看,脾主升清,我们很多头晕的辨证与此有关系。尤其老年人头晕的,见有些有心脑血管病史,就一个劲的通血管,或诊断为焦虑症,但就是治不好。这个患者我就给他用了健脾升阳的方子,调理一段时后,这个头晕,昏沉不适的情况就消失了。 临床多年发现很多人并不是焦虑,只是你去看西医,这个病实在无法明确了,给你安了这个病。来我处就诊的患者多有此经历,但经过中药调整后,均获改善或痊愈,可见,西医捉襟见肘之处实为中医擅长之地。 还有的中午睡醒后,胃部难受,此为中焦阳气不足的表现,可用理中汤加减可调之。睡眠阳气入里,胃气受寒导致。 也有的午休后,心悸不宁,此即为心肾不交。因午休为上午和下午的交汇,人之一切封藏皆与肾有关系。也可见有的脾胃不好人员,或者平时午饭吃的太饱,也会影响宗气上行,导致心悸不宁。因为吃饭太过,中焦气机壅滞,宗气被压制在此处,便可发生午休后心悸不宁。 有一天之中都很好,唯独到了下午4-6点之间,出现浑身乏力不安,过去这个时间段就好了。对应十二时辰,为肾气不足。因为一天忙碌,清晨阳气升,对应西医也是讲早八点激素理论。实际上,人是向阳动物。太阳升的时候,不管你是不是在睡觉,常人的阳气都是升发的。有的人经常睡懒觉,很容易影响阳气升发,时间久了,又称为致病因素。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病,西医看不了,因为对这个世界规律的认识,与人的关系远没有达到中医智慧的高度。下午疲倦劳累,有的却属工作太多,耗气导致的。但更多的西医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看似说的有板有眼,却没有好的治疗方案。中医可通过补肾气,提振人体的精气神,让下午这段时间的疲劳逐步消失。这身心便能愉悦起来,哪来的什么焦虑! 还有半夜发作疾病者,也要看对应的时辰特点。半夜相比较白天,属阴,为寒凉。尤其冬天,半夜对人体阳气的影响是一年中最大的。我的患者中有的需要从事夜班工作,我便会多嘱咐,如果不能调岗,一定做好保暖,减少阳气损耗。 半夜鼻炎发作为肾阳不足,此即为“多涕症”,理应温肾阳。半夜发作哮喘为肺经受寒,寒邪直中,紧急用姜汤驱散,稳定后再行体质调整。半夜发作心绞痛,西医叫做不稳定性心绞痛,实则寒气凝心,此为四逆汤主证。 半夜发作疾病多与阴脏有关系。尤其“入夜如过冬”,这又是一个时间医学的认识。虽然也会络属于相应脏腑,但归根到底取决于肾气充足与否。 阴阳和合,从阳治阴,或从阴治阳,这都是辨证法。 时间医学是中医特有的,在一年中的某个节气发病,一月中的规律发展,或者一天之中某个时辰发作,经过长期的临床,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站在天地人的高度,解决局部问题的方法。这就是中医的智慧,唯有中医能认识到,利用到,解决疾病的治则治法。 掌握到自身发病规律后,能够提前做一些日常的缓解方法,便可以有效的降低发病的状态,减少难受程度。更复杂一些的还得中药调整,获得相应的改善和痊愈。
讲讲中医与时辰辩证的思考 十二时辰对应十二脏腑,上午头脑不清为脾阳不升,午休心
岭南脾胃
2025-04-24 21:58:28
0
阅读:48
用户13xxx71
我坚守一个原则:外科、急诊 、我坚决不去碰,我就喜欢鼓捣一些万能的方子,去治一些个慢性病疑难杂症,怎么吃也吃不死人,什么绝症我都敢治,死马当活马医,吃了我的药全都有效,那个癌症半年死了的,不吃我的药他最多活半个月。很多病是可以自愈的,你放屁,那都是我方子配的好。更多的人是吃了药没有任何效果,我靠,你不吃我的药会更严重,这就是中医的套路,反正是变着法儿的贬低西医(现代医学),吹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