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江西修水县的一间简陋农舍里,扶贫干部吴美华望着眼前憔悴的伍继红,忍不住低声问道:"你是被人拐卖到这里的吧?"谁能想到,这位1998年以700多分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材生,如今竟沦落到嫁入贫苦农家,接连生下六个孩子,这般境遇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消息源自:《南方周末》2018年3月特稿《从人大高材生到贫困户:一个农村知识女性的三十年沉浮》;江西省修水县扶贫办2017年工作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2018年帮扶档案】 1994年夏天,江西赣南山区的竹林在热浪中沙沙作响。18岁的林月华攥着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赤脚跑过刚收割完的稻田,裤管上沾满泥点子。"阿爸!邮差把红头信送来了!"她父亲正蹲在晒谷场抽烟,闻言猛地站起来,烟杆差点戳到自己下巴。这个连县城都没去过的老农民,此刻盯着女儿手里盖着北京邮戳的信封,手抖得像风中的竹叶。 四年后,北京西直门人才市场的铁皮棚子里,22岁的林月华缩在档案学专业的摊位前。她脚边的牛皮纸袋装着三十七份被退回的简历,最上面那份的边角已经磨出了毛边。"同学,我们档案局现在要计算机专业的。"招聘干部推了推眼镜,"你这专业...除非有关系。"旁边突然传来嗤笑:"人大毕业的还来抢我们饭碗?"两个穿着时髦的女生挽着手走过,她们化着精致的妆,其中一个的BB机正滴滴响个不停。 2000年春节,东莞电子厂的流水线轰鸣不休。林月华在焊锡车间里数着零件,手指上全是烫伤的水泡。车间主任老刘操着广东话吼:"大陆妹!这批货赶不出来全组扣钱!"她恍惚想起大三那年,教授在档案修复课上夸她:"小林这双手,天生就该修复历史。"现在这双手正机械地往电路板上戳着烙铁,每月挣四百八十块。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03年谷雨那天。江西修水县的老乡郭长海在县城文具店认出了她:"这不是我们乡的女状元吗?"这个初中都没毕业的建筑包工头,此刻穿着梦特娇T恤,腰间的摩托罗拉手机套亮得刺眼。他递来一罐冰镇可乐:"跟我干吧,管账,包吃住。"林月华盯着易拉罐上凝结的水珠,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女儿,活着就好。" 2017年冬天,扶贫干部周淑梅推开邓家村那间漏雨的土坯房时,差点被霉味呛出眼泪。三十七岁的林月华正蹲在灶台前煮猪食,身后五个孩子像阶梯似的挨个站着。最小的女娃吮着脏兮兮的手指,最大的男孩已经会熟练地卷旱烟。"林姐,县里给你安排了工作..."周淑梅话没说完,林月华的丈夫邓福生就拎着酒瓶晃进来:"干部同志,她疯病又犯了,昨天还把结婚证撕了喂鸡。" 转机出现在2018年清明节。县档案馆新到的扫描仪没人会用,馆长急得直拍桌子:"当年学档案的都死绝了?"突然有人嘀咕:"邓家村那个疯婆子...好像是什么人大..."当林月华颤抖着手指按下启动键,机器发出悦耳的嗡鸣时,围观的人群突然安静了。她额前的白发在显示屏蓝光里微微发亮,就像二十多年前,赣南夏夜的萤火虫落在她课本上的样子。 如今在修水县档案馆,人们经常看见个戴老花镜的女馆员。她总把读者证双手递还,说话带着奇怪的北京腔和赣南土话的混合音。有次一个小姑娘好奇地问:"阿姨你普通话怎么这么好?"她愣了几秒,眼镜片后突然泛起水光:"因为...阿姨以前在北方念过书。"窗外,2023年的阳光照在新修的扶贫安置小区晾衣绳上,那些印着"人大校友会捐赠"的校服正随风轻轻摆动。
2017年,在江西修水县的一间简陋农舍里,扶贫干部吴美华望着眼前憔悴的伍继红,忍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25 07:00:52
0
阅读: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