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1 月20日上午,满载各国政要军官和汉奸的日军专列“天马号”从上海出发,行程还未过半,遭到了炸弹袭击毁于途中,当场被炸死的,有日军大佐2人, 内阁专员2人,情报员多人,共计175人。
“天马号”目的地是伪政府的成立典礼,庆祝汪精卫政权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控制。
专列上的乘客不乏高层的日军指挥官,和汪伪政权的高级官员,还有一些参与,日伪合作的外国使节。
列车一路疾驰,跨过苏州,向南京进发。这一切注定不会顺利。
当专列行驶到苏州李家庙一带时,列车突然遭遇剧烈爆炸,车厢被炸翻,现场顿时一片狼藉。
爆炸的威力足以摧毁整列火车,几乎所有乘客无一幸免。
据统计,这次炸弹袭击共造成175人死亡,其中包括2名日军大佐,2名内阁专员,以及多个情报员。
这次袭击让日军的高级人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让伪政府的高层震动了全身。
“天马号”承载着日伪政府的重要人物,及其密切依赖的外籍势力。
它从上海出发,途经苏州,最终目的地为南京,这次旅行对于日军而言,是一场宣传行动,展示日军和伪政权的力量,借此巩固其地位。
对于汪精卫和他的政权而言,这是一次象征性的庆典,旨在显示他们的“合法性”,与日本的侵略合作密切。
专列上除了日本的高级军官,还有大量伪政府的官员和密探。
这些人手握大权,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和利益纠葛。他们的任务是,为日本在华的进一步扩张,提供支持与服务。
这样的政权合作者,尤其是背叛自己国家利益的人,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敌人,也是中国抗日力量的根本动力之一。
了解了“天马号”专列的背景,便能理解当时,中国抗日力量,为何如此果断地决定袭击这列列车。
在上海和苏州地区的抗日力量,已经渗透得较为深厚。
忠义救国军和军统苏州站的行动小组,决定联合策划这次行动,行动小组成员包括特工、地下党员以及一些普通的抗日战士。
这次袭击是对日伪高层的打击,它更是一次政治与军事的精准刺杀。
对于敌人来说,专列上的大部分人物,都是在战略上至关重要的目标,他们中的许多人,是日军在华的执行者,他们的死,是对日伪政府的一次重大打击。
这一切的策划,由军事情报机构的特工,盛永菲等人参与,他们将炸弹,埋设在苏州李家庙附近的铁轨上。
这条铁轨曾是“天马号”通往南京的重要线路,特工们通过周密的侦察,精准计算了,列车经过的时间和地点,最终选择了这一点进行爆破。
11月29日早晨,正当“天马号”专列,快速行驶在苏州的铁轨上时,行动小组成员,悄然启动了炸药引爆装置。
三声沉闷的爆炸声随即响起,炸药在专列的中段爆炸,瞬间撕裂了列车,巨大的冲击波和火光吞噬了车厢。
整列火车在爆炸中被炸翻,现场一片混乱,车厢被炸碎,乘客的尸体散落一地。
专列上的日军大佐、内阁专员、情报员等人无一生还,所有与会的伪政府官员,也在此次袭击中丧命。
爆炸发生后,现场的秩序完全失控。行动小组成员并未停留过久,迅速撤离了现场。
局势紧张,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敌人的高级指挥官和官员的死伤,敌军的心理震撼,几乎立刻传遍了华东战区。
这次行动摧毁了敌人的一个重要目标,还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消息传出后,南京、上海等地迅速,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
这次袭击虽没有完全,摧毁敌军的核心力量,其意义深远,日伪政府和日军高层的损失,尤其是重要政治人物的死伤,让他们的计划和信心受到了沉重打击。
对于敌人而言,这样的打击是身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重创。
这场袭击在华东地区迅速传开,成为了抗日力量在内部传递的符号。
对于伪政府而言,日军控制着大部分地区,但他们却无法确保自己的安全,随时可能遭遇反抗力量的致命打击。
也深刻揭示了当时日伪政府,和日本侵略者之间,复杂的利益纠葛。
在这场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中,许多人在追逐权力和利益的过程中,早已抛弃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他们为侵略者提供了所谓的“合法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背叛和腐化,最终让他们自己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