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读者群里有个激烈讨论,大家历数自己在ETF上踩过的坑。我发现一个很典型的问题:本来ETF相比于主动型基金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指数持仓公开透明,可结果,很多人依然不清楚自己所买的到底是个什么指数,经常买错。
比如,有人明明想买全市场宽基指数,于是最后选了中证A500。乍一看,你是不是也觉得没问题?
的确,中证A500的成份股中,既有大盘股,也有中小盘股,但实际上,整体还是更偏大盘股,并非囊括了几乎全市场的股票。所以后来在持有过程中,这人就发现中证A500的表现跟自己预期的不一样了。
其实并不是ETF坑,而是我们自己没弄清楚。现在就是指数投资的时代,大家都越来越习惯买ETF或场外联接基金,而新推出的指数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搞清楚指数的分类,特别是每一类指数的特征,太重要了,不然就真是在瞎买。
最近我发现易方达基金做了一件很棒的事情,就是结合本土实践和国际标准,系统梳理了股票指数ETF的分类,包括规模指数(宽基指数)、风格因子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四大类以及若干细分类别,方便投资者去了解不同产品的实际特征,更容易找到匹配自己需求的ETF。
建议大家好好收藏这篇文章,非常实用。
ETF A股[超话]
:《又买错了!ETF这么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