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7岁的梁从诫被下放江西劳动,日子刚苦出头,妻子周如枚却甩来一封离婚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25 09:59:27

1969年,37岁的梁从诫被下放江西劳动,日子刚苦出头,妻子周如枚却甩来一封离婚信,连儿子都改名换姓,不久后她就改嫁另攀高枝。12年后,周如枚的结局让人唏嘘,街坊邻里摇头叹息:“凉薄之人,终究没好下场。”这背后到底藏着啥故事?是她自找的,还是时代逼的?梁从诫和周如枚,一个熬过苦难,一个早早谢幕,他们的人生咋就差这么远?这段往事,值得咱们掰开揉碎瞧瞧。 梁从诫1932年出生在北京,家里是响当当的书香门第。父亲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学的大拿,母亲林徽因更是才女,写诗搞建筑两不误。梁从诫小时候家里满是书和图纸,耳濡目染,他爹给他取名“从诫”,想着他能继承家业搞建筑。可这小子偏偏对历史着迷,成天翻老书,琢磨古代的事儿。1950年高考,他一心想上清华建筑系,结果差两分没考上,去了历史系,后来院系调整,转到北大继续念历史。1954年毕业,他跑去云南大学当老师,讲历史讲得头头是道,学生都爱听。 在云南教书那会儿,他认识了周如枚。她爹周培源是物理学大牛,两家早有交情。1954年秋天,俩人在家里撮合下结了婚,婚礼没啥排场,就是简单摆几桌。次年,他们生了个儿子叫梁鉴,日子过得还算平稳。梁从诫在学校里教书育人,周如枚在家带娃,表面上看挺和谐。可到了1960年代末,社会风向变了,知识分子日子不好过。1969年,梁从诫37岁,被下放到江西五七干校,生活一下子翻天覆地。

那时候的干校,就是体力活的地儿。梁从诫每天扛锄头挖渠挑土,从早干到晚,累得跟啥似的。就在这节骨眼上,周如枚来了一封信,说要离婚,还把儿子梁鉴改名叫周志兵,连姓都换了。梁从诫接到信,估计心里跟被捅了一刀似的,但也没啥办法,只能接着干活。不久后,周如枚带着儿子改嫁了,嫁了个麻醉学家谢荣。这事儿在熟人圈里炸了锅,有人骂她没良心,有人替梁从诫抱不平。 离婚后,周如枚回了北京,找了份翻译工作,带着儿子挤在胡同小院里。她跟谢荣结婚后,又生了个闺女叫谢兰,日子看着挺稳定。她每天忙着翻译挣钱,晚上回家还得管家务,挺辛苦。可到了1980年,她身体不行了,检查出来是大病。49岁那年,她病死了,留下一堆没译完的稿子。街坊听说了,都说她当初抛夫弃子,现在落这下场不意外,有人还感慨:“凉薄的人啊,报应来了。” 梁从诫呢,1978年才回北京,一个人住小屋,没再婚,也很少提过去。他后来一头扎进环保的事儿里,1990年代搞了个“自然之友”组织,天天忙着宣传保护环境。他不咋管自己,鞋都磨破了还在跑。2010年,他78岁,肺病去世,走的时候桌上还有没写完的环保计划。他这一辈子,没骂过周如枚,也没抱怨啥,就默默干自己的事儿。 回头看1969年那档子事,梁从诫和周如枚的人生从那儿彻底分开。一个在干校熬,一个在城里另起炉灶。12年后,周如枚49岁走了,梁从诫多活了快30年,还干了点有意义的事儿。有人说周如枚是自作自受,当初太绝情;也有人觉得那是时代乱糟糟,她也没辙。梁从诫没啥大起大落,就是踏实过日子,后来还给社会留了点东西。周如枚呢,离婚改嫁后日子没见得多好,最后病死也挺惨。

这俩人咋差这么多?梁从诫家底厚,爹妈是文化人,他自己也有学问,扛得住苦。周如枚家世也不差,可她选了条快路,离婚改嫁想着翻身,结果没翻成。1969年那时候,知识分子被整得够呛,离婚可能是她觉得自保的招儿,但她低估了后面的事儿。梁从诫没这想法,就硬扛过去了,还找到新方向。说白了,俩人性格和选择不一样,命也就跟着变了。 再说周如枚的下场,49岁就走,真不算好命。有人说她凉薄,抛夫弃子活该。可那年代,谁家没点乱七八糟的事儿?她改嫁可能是怕跟着梁从诫吃苦,也可能是想给儿子更好的日子,结果儿子也没见得多出息,自己还早早没了。梁从诫这边,没报复也没埋怨,活得挺有骨气,最后还给环保事业搭了把手。俩人一对比,高下立判。 不过话说回来,周如枚真就活该吗?她不是啥坏人,就是普通人,遇上乱世做了狠心的决定。梁从诫也不是圣人,就是运气好点,家里底子硬,能熬出来。那年代,多少人被逼得走投无路,她算不算其中一个?梁从诫后来搞环保,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目标,是慢慢摸出来的。周如枚没这机会,病一缠上就没了翻身的机会。 这故事听着挺唏嘘。梁从诫和周如枚,一个扛住了,一个没扛住。有人觉得是报应,有人觉得是命。梁从诫78岁走,还算寿终正寝;周如枚49岁就没了,确实惨了点。俩人当年要是没分手,日子会不会不一样?谁也不知道。

0 阅读:130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