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华罗庚见到几个月都没破出日军密码的俞大维,惊讶的表示他这哈佛高材生也

花开富贵坊 2025-04-25 10:42:42

1943年,华罗庚见到几个月都没破出日军密码的俞大维,惊讶的表示他这哈佛高材生也解不出来? 华罗庚这个名字在中国数学界可是响当当的。这人还得从二十世纪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说起。 那时候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可偏偏就有这么个奇人,硬是靠着自己的数学本事给国家帮了大忙。 1910年冬天,华罗庚生在江苏金坛一个卖杂货的铺子人家。那会儿谁家小孩都得帮着干活,他从小就在柜台后头扒拉算盘珠子。 说来也怪,别人家孩子算账算得头疼,他却跟算盘成了朋友,十来岁就能帮着家里理清整月的流水账。街坊邻居都说这孩子脑瓜子灵光,算账比老掌柜还利索。 可惜世道不太平,华罗庚刚念完初中就碰上战乱,家里实在供不起他上学。要说这人也够倔,白天在铺子里招呼客人,晚上就着油灯啃数学书。 有回他老师王维克看见他在柜台底下偷看高等数学,惊得眼镜都差点掉地上——那书可是大学里才教的玩意儿。后来老师实在不忍心看这好苗子荒废,隔三差五就给他送书,什么微积分啊代数啊,愣是让他自个儿琢磨出个门道。 二十岁那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了篇论文,题目叫《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这文章可了不得,直接把当时数学界公认的解法给推翻了。 清华大学的教授们看到文章都坐不住了,破例让这个初中毕业的年轻人来当图书管理员。要说清华图书馆那可真是宝库,华罗庚白天整理书籍,晚上就泡在书堆里,两年时间把人家八年的课程全啃下来了。 1936年英国剑桥大学发来邀请函,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华罗庚在剑桥待了两年,写出来的论文摞起来得有两尺高。最绝的是他搞的那个"华氏定理",把欧洲那帮数学教授震得直竖大拇指。不过好景不长,国内打仗的消息传过来,他二话不说收拾行李就回了国。 1943年春天,重庆军委会的密码专家俞大维急得满嘴燎泡。日本人的密电码截获了几个月,愣是破译不出来。 这人哈佛毕业的高材生,平时破译个密码跟玩儿似的,这回可真碰上硬茬了。有人提议找华罗庚试试,俞大维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上了门。 华罗庚接过那叠密码纸,把自己关在屋里整宿没合眼。要说数学家的脑子就是不一样,他盯着那些数字符号看了半宿,突然发现里头藏着周期性的数学规律。 天刚蒙蒙亮他就冲出门,把破译结果往俞大维手里一塞:"赶紧准备,小日本的飞机这两天要炸昆明!" 果不其然,三天后日本轰炸机真来了。好在咱们早有准备,高射炮阵地早就布好了局,愣是把鬼子飞机打得掉头就跑。 这事儿后来传开了,老百姓都说华家小子用算盘珠子救了半个城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更忙活了。他带着学生在清华园搞数学研究,培养出来的徒弟个个都是顶尖高手。有回给工人讲课,他拿着根粉笔在黑板上画图:"数学就像盖房子,得从打地基开始。"这话说得实在,底下听得明白。 华老这辈子最惦记的还是老百姓。他发明的"优选法"和"统筹法",专门教工厂怎么省材料省时间。有家化工厂按他说的法子调整生产流程,一个月省下的原料钱够买三台新机器。工人们见了他都喊"华师傅",觉得这大教授跟自家亲戚似的。 晚年华罗庚到美国讲学,外国同行问他为啥不留下来。他指着西边方向说:"我家院子里还种着枣树呢。"1985年他在日本东京大学讲完课,心脏病突发倒在了讲台上。消息传回国内,数学界的老少爷们儿都红了眼眶。 如今北京中关村还有华老的铜像,戴着圆框眼镜的样子跟当年在图书馆看书时一个样。要说这人给咱中国留下的,可不光是那些数学公式,更是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甭管多难的坎儿,只要肯动脑子,早晚能迈过去。 信息来源: 海峡新干线2024年10月14日报道《1943年,华罗庚见到几个月都没破出日军密码的俞大维,惊讶的说.....》 清华大学校史档案馆《华罗庚在校工作记录(1931-1936)》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936-1938年访问学者名录及研究成果》 中国军事科学院《抗日战争时期密码战史料汇编》 华罗庚纪念馆《生平年表及工作手稿影印件》

0 阅读:87
花开富贵坊

花开富贵坊

感谢各位的关注与支持,期待与您共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