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初,蒋介石得知大汉奸丁默邨外出游览玄武湖,暴跳如雷,下令马上执行枪决。 这一纸命令,终结了丁默邨罪恶的一生。但在刑场上的那一刻,这个曾让上海滩血流成河的“丁屠夫”,却吓得大小便失禁,双腿瘫软,嘴里只剩一句:“我不想死……” 时间倒回1939年,上海极司菲尔路76号,一栋西洋风格的洋房掩映在梧桐树荫下,外表平静,内里却是腥风血雨的“76号”特工总部。丁默邨,这位汪伪政权的特务头子,每天坐在雕花木椅上,翻阅着一叠叠抗日人士的名单。他的眼神阴冷,指尖轻轻一点,便是一条人命的终结。 “76号”不是普通的机构,它是日本侵略者和汪精卫伪政权豢养的魔窟。丁默邨与李士群联手,在这里导演了无数血案。据历史记载,仅1939年至1943年,“76号”制造了3000多起暗杀、绑架事件,受害者包括中共地下党员、抗日志士,甚至无辜百姓。上海的街头巷尾,提到“丁屠夫”,连孩子都不敢哭出声。 但丁默邨并非天生的恶魔。他曾是湖南常德的一个穷小子,靠着聪明的头脑考入名校,1919年五四运动时,他满腔热血加入学生联合会,喊着“救国”的口号。可这股热血,很快被野心吞噬。1921年,他来到上海,加入社会主义共青团,却嫌职位低微,三年后叛投国民党,靠着陈立夫的赏识,爬上了中统第三处处长的位置。 1938年,丁默邨的仕途却迎来滑铁卢。中统重组,他的部门被裁撤,戴笠的军统趁机打压,蒋介石甚至因他贪污5000元招待费而震怒。丁默邨心灰意冷,借口“养病”跑到香港,试图经商,却赔得血本无归。就在这时,老友周佛海和旧部李士群抛来了橄榄枝:“来上海吧,日本人许了高官厚禄。” 丁默邨没有犹豫。他潜回上海,与李士群联手投靠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成立了“76号”。他自任主任,李士群为副主任,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危机四伏。丁默邨深知特务世界的凶险,他的卧室从不睡觉,而是藏在浴室里,浴缸上方搭着防弹钢板,夜夜如履薄冰。 “76号”内部,从一开始就暗流涌动。丁默邨与李士群貌合神离,李士群虽是副手,却手握财政大权,靠妻子叶吉卿掌管经费,培植亲信。丁默邨的地位岌岌可危。1940年,女特工郑苹如试图色诱暗杀丁默邨,行动失败后,丁默邨的妻子赵慧敏暗中指使手下将郑秘密处决,连丁本人都被蒙在鼓里。这件事让丁默邨颜面尽失,也加深了他与李士群的裂痕。 李士群步步紧逼,联合亲信吴四宝公开羞辱丁默邨。1941年,李士群终于将丁挤出“76号”,独掌大权。丁默邨转而担任伪交通部部长、伪社会福利部部长,直至1945年出任伪浙江省省长,试图东山再起。但他的每一步,都在为自己的末路铺垫。 1945年,日本投降,丁默邨被国民政府逮捕,关押在南京监狱。陈立夫念旧情,多次劝他低调行事,甚至帮他争取保外就医的机会。可丁默邨却不知收敛。1947年7月,他借口看病,跑到玄武湖散步,湖光山色间,他似乎忘了自己汉奸的身份。 这一幕,被《中央日报》记者拍下。照片登报后,舆论哗然,民众怒斥国民政府包庇汉奸。蒋介石震怒,亲自下令枪决,彻底断了丁默邨的生路。 1947年7月5日,南京雨花台刑场,丁默邨被押出囚车。他的脸色苍白如纸,裤腿湿了一片,嘴里喃喃自语:“我有功,我不该死……”法警冷眼旁观,拖着他走向行刑地。枪声响起,这位曾不可一世的“丁屠夫”,倒在了血泊中。 丁默邨的结局,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对汉奸清算的一部分。据历史资料,1945年至1947年,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汉奸审判,涉及汪伪政权高官数百人。丁默邨作为“76号”核心人物,其罪行包括屠杀抗日人士、破坏地下组织、协助日军掠夺资源等,罪无可赦。 他的审判不仅是法律的制裁,也承载了民众对汉奸的集体愤怒。类似李士群(1943年被毒杀)、周佛海(1948年病死狱中)的结局,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汉奸覆灭的历史画卷。这些审判不仅清算了罪行,也为新中国的建立扫清了障碍。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