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口只有3亿,为什么能在消费力上远超咱们14亿人的中国?其实很简单,美国人花钱的能力和劲头,跟咱们比差别不小。主要就几点,收入高、消费习惯不同、市场环境有吸引力。 先看钱袋子,2023 年美国人均 GDP7.6 万美元,中国刚过 1.27 万,这差距就像月薪 3000 和 1 万 8 的同事,买瓶可乐的肉疼程度能一样吗?但光看 GDP 还不够,得看实际能花的钱。 2024 年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 5 万美元,中国才 5800 美元,差距直接拉到 8 倍。收入高自然敢花钱,可为啥美国 3 亿人花的总额还超过中国?这就得从消费结构和习惯里找答案了。 先说说美国的消费大头 —— 服务消费。2024 年美国 18.8 万亿美元的消费里,67.5% 都花在服务上,比如住房、医疗、教育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光租房和水电费就花了 3.3 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人每年在房租上砸 9400 美元,这还不算买房的钱。 医疗更夸张,一年花掉 3.1 万亿美元,叫一次救护车就得 3000 美元,看个专科医生平均年薪 40 万美元。这些服务消费撑起了美国消费的半壁江山,而中国的消费主力还是看得见的商品,比如 2024 年中国商品消费总额 6.5 万亿美元,比美国还多一点,但服务消费只有人家的三分之一。 再看看消费习惯。美国人是典型的 “今朝有酒今朝醉”,信用卡普及率高达 80%,平均每人三张卡。2024 年美国个人储蓄率只有 4.8%,很多家庭都是月光族,就像美剧里演的,失业三天就交不起房租。这种超前消费的习惯,加上完善的信贷体系,让美国人敢借钱买豪车、换手机,甚至打官司都能贷款。 反观中国,2024 年居民储蓄率高达 43.4%,人均存款超过 10 万元。大家更倾向于存钱买房、供孩子上学,或者应对医疗教育这些大额支出,消费自然就保守了。 市场环境也在推波助澜。美国的服务消费市场成熟得离谱,比如打官司一年能花掉 1.7 万亿美元,律师成了金饭碗。再看商品消费,美国的物价虽然高,但品牌溢价和购物体验确实吸引人。 一件中国产的 T 恤在中国卖 19 元,到美国能卖 72 元,中间的差价被品牌和渠道商赚走了。这种定价权让美国的消费市场规模看起来更大,实际上同样的钱在中国能买到更多东西。 比如中国一年消耗 3 亿吨玉米、1 亿吨大豆,汽车销量是美国的两倍,手机销量是三倍,这些实实在在的商品消费,才是真正的资源消耗。 不过,这里面也有结构性的 “谎言”。美国的消费总额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服务消费占比高,而服务消费本质上是财富的转移,并不创造新的资源。 中国的商品消费虽然总额不如美国,但在实物资源消耗上已经是全球第一,比如农产品、能源、工业品的进口量都远超美国。 而且,美元的国际地位让美国能用 “白纸换商品”,通过贸易逆差从全球吸血,维持高消费。这种模式虽然能维持一时,但也埋下了债务危机的隐患,2024 年美国国债已经突破 36 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背了 10 万美元的债。 说到底,消费力的差距是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市场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的消费潜力其实很大,2024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8 万亿元,人均消费支出也在稳步增长。
美国人口只有3亿,为什么能在消费力上远超咱们14亿人的中国?其实很简单,美国人花
感悟生命之真谛
2025-04-25 11:06: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