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了,历史也在这一次次的新发现中不断更新。 资阳

暖阳温暖人心 2025-04-25 12:25:38

202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了,历史也在这一次次的新发现中不断更新。 资阳,一个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有些陌生的小城,却因为蒙溪河遗址群这一世界级的发现走进公众视野,人类开始食用花椒的历史至少被提前到距今5万年,还有人类最早食用的核桃,使用的草药等等,数万枚各类植物遗存的发现实证了用“茹毛饮血”来概括先民的生活实在有些鲁莽和草率;而周原遗址的发现使得中国最早的“圣城”谜底揭晓;仙居遗址再次夯实了稻作起源于中国的证据链;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则展示了距今4000年前高原先民的生活状态;寺洼遗址展现了马家窑文化最大聚落遗址的图景……。而新十大中与农业相关的入选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浙江仙居下汤遗址 稻作农业的连续性证据:该遗址揭示了距今约9000年前后的上山文化中晚期聚落结构,出土了丰富的植物遗存,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万年稻作农业史提供了连续性的材料。 早期农业社会聚落形态:遗址展现了中心台地、外围人工土台、环壕的三重聚落结构,并发现大量器物坑,可能反映了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仪式、居住和生产活动。 2.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 马家窑文化农业聚落:作为黄河上游最大的马家窑文化聚落(距今约5000-4000年),遗址首次发现三重“围壕”结构,内侧存在制陶区,可能服务于农业产品的存储与交换,反映了农业社会的专业化分工。 彩陶与农业经济:该文化以彩陶生产为特色,其繁荣的贸易网络可能推动了农业资源的区域流通。 3. 四川资阳蒙溪河遗址群 早期采集经济的“食谱”:遗址(距今10万-5万年)出土大量动植物遗存,包括可食用植物(如花椒)和药用植物,揭示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广谱利用,展现了农业起源前的采集经济模式。 4. 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 高原农业与跨区域交流:该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4000年以上)出土了粟、黍、稻等农作物遗存,以及来自南亚的海贝、象牙等,表明青藏高原早期人类已通过农业与贸易网络与其他地区产生联系。 其他关联性内容 5、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 虽以商代青铜文明为核心,但其作为长江中游的交流枢纽,可能涉及农业工具或农产品的区域流通。 以上项目从不同角度实证了农业在中华文明中的关键作用:从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经济(蒙溪河)、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农业(下汤)、高原农业与跨区域交流(玛不错),到复杂农业社会的聚落分工(寺洼)。 (配图来自网络)

0 阅读:39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