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国军中将刘元瑭从西安逃到雅安,跪在刘文辉面前说:“四叔,我对不起你。胡宗南骗了我,部队都丢了。”
1943年,国军中将刘元瑭从西安一路逃到雅安,跪在刘文辉面前痛悔:“四叔,我对不起你。胡宗南骗了我,部队都丢了。”一个堂堂中将,怎么混到这步田地? 刘元瑭是四川大邑人,家里是大邑刘氏家族的一支,算得上地方豪门。他爹刘文运是刘文辉的二哥,家族势力不小,在当地有点名气。刘元瑭年轻时就被送去云南陆军讲武堂学军事,那会儿川军正缺人才,他算是赶上了好时候。毕业后,他投奔刘文辉的部队,从基层连长干起,一步步爬到营长、团长。这人脑子不笨,打仗也有点本事,慢慢在川军里站稳了脚跟。 到1932年,刘文辉混得风生水起,手下有二十来万兵,控制着四川七八十个县。刘元瑭也跟着沾光,当上了警卫旅长,负责保护刘文辉。这时候的他,算是家族和个人的巅峰期,手握实权,前途看着挺亮堂。
可惜,好日子没多久。1932年,刘湘和其他四川军阀联手收拾刘文辉,川军内部打得不可开交。刘元瑭跟着刘文辉吃了败仗,部队被打散,只能退到雅安苟着。仗打输了,刘文辉的地盘缩水,他手下的人也跟着倒霉。刘元瑭被整编成了137师师长,守着西康那块地儿。这时候,他已经有点不安分了,毕竟跟着刘文辉混,感觉前途不咋地。 民国那会儿,军阀之间没啥忠诚可言,谁给的好处多就跟谁走。刘元瑭也不是啥铁杆忠臣,眼看着刘文辉势头不行,他心里开始盘算别的出路。 1940年,蒋介石派戴笠找到刘元瑭,给了他一个大诱惑——新编十二军军长的位置。这可是个肥差,意味着更大的权力和地盘。刘元瑭没扛住诱惑,决定背弃刘文辉,带着137师投奔胡宗南,去陕西发展。结果呢,他高估了自己的份量,也低估了胡宗南的算计。 到了西安,胡宗南表面上给了他军长头衔,可实际上啥实权都没给。1942年,十二军番号被撤销,刘元瑭彻底成了个空头中将,只能当个高参,整天干坐着。这时候他才明白,自己被胡宗南当枪使了,部队没了,权力也没了,算是彻底栽了。
1943年,刘元瑭在西安混不下去了。他知道胡宗南靠不住,蒋介石那边也不会真重用他。思来想去,他决定跑回四川,找刘文辉求条活路。那年9月,他带着几个亲信,偷偷从西安溜出来,一路颠簸到了雅安。 到了刘文辉面前,他跪下认错,说胡宗南骗了他,把部队搞丢了。这话听着挺窝囊,但也挺真实。刘元瑭不是啥英雄人物,就是个在乱世里想找靠山的普通将领,结果选错了人,栽了大跟头。刘文辉没赶他走,但也没啥好脸色,只给了他个闲职,让他自个儿呆着。 1949年,刘文辉带着部队起义投共,刘元瑭也跟着归顺了新政权。可惜,他的背叛史没那么容易翻篇。1950年,他被抓进监狱,1951年在成都被枪决,结束了这一生。 多年后,1982年,湖北省高院重审了这案子,觉得当年判得有点草率,撤销了原判,给他平了反。大邑刘氏家族的后人听到这消息,也只能叹口气。这家伙的一生,起起落落,最后落个这样的下场,说到底还是乱世里站错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