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皮定均看上了女干部张烽,就让县长去说媒,张烽听说了县长的来意后,拒绝

戴梦维微微 2025-04-25 12:57:14

1940年,皮定均看上了女干部张烽,就让县长去说媒,张烽听说了县长的来意后,拒绝道:“他条件很好,但我不想嫁给他!” 这一年,年仅18岁的张烽,已经是八路军某根据地妇女救助会的主任。 她虽年纪轻轻,却稳重刚强,办事果断,是公认的“巾帼不让须眉”。 她每天奔走于前线和后方之间,组织妇女缝制军衣,照料伤员,安排转移,甚至参与接应伤兵。 这个年纪的姑娘,早该在父母膝下撒娇,或是对着镜子描眉画唇,憧憬着爱情,而张烽,却是在炮火中成长,早已将个人的情感藏进了心底。 在那个物资匮乏、随时可能牺牲的年代,张烽见得太多。 那些年轻的战士,昨天还笑着跟她说话,第二天就成了遗体躺在担架上。 她常常默默看着担架一具一具抬过,心里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悲凉,这些战士中,有人曾给她写过小纸条,有人递过一枚从战场上捡来的子弹当礼物。 但她从未接受。不是她冷漠,而是她清楚,在战火中谈情说爱,对一个女人来说,不止是赌一生,更可能是守一世的寡。 这天,县长走进了救助会驻地,笑呵呵地跟张烽打招呼。 张烽正忙着给几个受伤的战士分配草药,头也没抬:“县长怎么来了?”县长笑得意味深长:“不是我来,是别人托我来的。” 张烽皱眉:“谁?” “皮定均。”县长放缓了语气,“他看中了你,想请我来说一说。” 皮定均,那可是红军出身的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早年参加长征,作战英勇,如今更是年轻有为,在部队里极有声望。 若是一般女子,听说皮司令看上自己,恐怕早已羞红了脸,连夜缝起嫁衣。 但张烽不同,她只是淡淡一笑,摇了摇头:“他条件是很好,可我不想嫁给他。” 县长愣了一下,以为她是矜持,劝道:“张烽啊,现在正是打日本的时候,咱们的干部也需要个家,皮司令是正经人,配你也正合适。” 张烽仍是摇头:“我不想嫁军人,尤其是战场上的军人。我见得太多了……我怕,我怕我还没来得及好好爱他,他就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她的声音不高,却分外坚定,县长听罢,只得叹了口气,没再多说。 这话一传出去,部队里议论纷纷,有人说张烽眼光太高,有人说她心里有别人,还有人说她是不是想找个小年轻。 张烽听在耳里,却不作解释,她知道自己的选择,也知道自己该守的底线。 可皮定均并没有因此退缩,这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汉子,向来是战场上拼命的“狠角色”,感情上的事,他也想拼一次。 他开始写信,不是公文那种板起脸来的报告,而是情书,句子不长,却真诚朴实。 “张烽同志,听说你不愿嫁军人。我不怪你,你说得对,我们这行,今天还活着,明天就可能没了。但我还是想说,我愿意多活一天,就多保护你一天。” “我见你第一次穿灰军装,站在救助棚前指挥妇女抬担架,阳光打在你脸上,我心里一震。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怕的不再是敌人,是失去你。” “你说不想守活寡,可我愿用命换你一世安稳。你若不嫁,我也不怪你,只愿你能明白,我这一颗心,不是将令能下的,是你一步一步走进来的。” 一封一封,张烽读着,她开始害怕了,不是怕皮定均,而是怕自己心里那个防线,被这些字给慢慢化开。 终于有一天,张烽对着一封信,眼眶湿润,她记起皮定均在战斗中不肯撤退、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火线。 她记起他在受伤后坚持不下手术麻药,只为能多留点止痛药给别的战士。 张烽终于回信了:“皮定均同志,我还是怕。但我想,若是我不走近你,就算你牺牲了,我也会遗憾一辈子。若有一天你不在了,我会记得你现在说的每一句话。” 两人的感情,就这样在信里发了芽,终于有了回应。 在敌机轰炸、战火纷飞中,他们结了婚,没有婚纱,没有宴席,只有一纸证明和一对红袖标。 战友们送上干巴巴的玉米饼当“喜糖”,张烽却觉得比山珍海味还甜。 战争仍在继续,但他们已经学会了在绝望中拥抱希望,在战火中相守相依。 命运没有让他们失散,他们也用彼此的坚持,走过了最艰难的那段岁月。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皮定均

0 阅读:0
戴梦维微微

戴梦维微微

戴梦维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