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北京,男子和妻子结婚后不久就生病,妻子直接搬离住处并拉黑男子。两年后

子焓 2025-04-25 13:31:01

4月23日,北京,男子和妻子结婚后不久就生病,妻子直接搬离住处并拉黑男子。两年后男子去世,妻子回来想要分割男子的财产,男子的姐姐不同意,认为这期间都是自己在照顾弟弟。最后判决,虽然妻子没有尽到抚养义务,但男子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只有妻子,所以妻子分得40%,姐姐分得60% 。 2025年4月23日,北京朝阳区法院的家事法庭内,张女士的高跟鞋在地面敲出急促的节奏。 她盯着陈先生的姐姐,声音里带着不耐:“结婚证书还在抽屉里,我当然有继承权。” 法槌落下的声响中,一段夹杂着病痛与背叛的婚姻往事,在举证材料间渐渐清晰。 2022年情人节,32岁的陈先生在相亲宴上递给张女士一支玫瑰。 这个在金融公司上班的男人,用每周三次的接送和精心策划的生日旅行,迅速俘获了张女士的芳心。 三个月后,两人在朝阳区民政局领证,婚房里挂满了东南亚旅行的照片,那时的陈先生,总说要带妻子看遍世界。 变故发生在2023年春。 陈先生在体检中查出肝癌晚期,住院通知单上的“恶性肿瘤”四个字,让张女士的态度急转直下。 最初的两周,她还会送些换洗衣物,后来便以“工作忙”为由减少探视。 直到某天护士发现,陈先生的手机里,妻子的对话框停留在“别再联系”的红色感叹号上。 当陈先生被姐姐陈芳接回家时,床头的电子钟显示凌晨三点。 这个45岁的中学教师,辞去了班主任职务,每天用温毛巾为弟弟擦拭身体,对着手机备忘录调配营养餐。 “他总说等病好了,要给小芳补一个婚礼。”陈芳指着衣柜里没拆封的婚纱,那是张女士搬离前留下的。 社区居委会的记录显示,张女士在2023年6月后再未踏入小区。 陈芳则凭借一己之力,将弟弟从无法进食的状态,照顾到能在阳台晒晒太阳。 临终前,陈先生用颤抖的手在记事本上写“姐,谢”,这是他病情恶化后说的最后一句话。 2025年3月,张女士的律师在法庭上出示结婚证:“根据《民法典》第1061条,配偶是第一顺序继承人。” 但陈芳的代理律师当庭播放了一段录音:2024年除夕,社区网格员劝说张女士探望丈夫,电话里传来冷笑:“治不好的病,浪费时间。” 法院调取的银行流水显示,陈先生名下的85万元存款,在患病期间有72万元用于治疗和护理,余额13万元。 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报告指出,张女士在婚姻存续期间,未履行扶养义务的时间占比达83%。 法院最终判决认定: 张女士虽未履行夫妻扶养义务,但法律未剥夺其继承权,结合实际照料情况,酌定陈芳继承60%,张女士继承40%。 法官在判决书中特别写道:“继承权的取得,不应忽视婚姻关系中的责任担当。” 当张女士在判决书上签字时,陈芳正坐在弟弟的书房里,擦拭那台积灰的笔记本电脑。 屏幕保护是一张结婚照,照片里的陈先生笑得灿烂,那时的他们,不会想到婚姻会以遗产纠纷收场。 此类案件近年频发: 2024年上海某案例中,丈夫患病后妻子移居国外,五年后主张继承遗产,法院判决其仅分得20%;2023年广州的“保姆继承案”中,长期照料老人的保姆获得30%遗产,而未尽赡养义务的子女份额被压缩。 这些案例共同凸显了法律对“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的考量,也反映了社会对婚姻责任的重新审视。 法律赋予配偶继承权,却无法强制情感的维系。 陈芳的坚持与张女士的冷漠,在遗产分割的数字背后,是对婚姻责任的无声拷问。 或许正如主审法官所言:“遗产天平的两端,一边是法律的刚性,一边是人心的温度。 当婚姻只剩下法律关系的空壳,每个当事人都该想想:在病床前消失的那些日夜,是否早已为今天的判决写下注脚?”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 总览新闻,《男子病重被妻子拉黑,直到去世再未联系》

0 阅读:507

评论列表

中微子

中微子

2
2025-04-25 14:26

朝阳法官不懂刑法?

猜你喜欢

子焓

子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