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加拿大如何从说教转向务实
——
在选举前夕,其政治转型令人震撼。
4月28日,加拿大将迎来大选。保守党领袖皮埃尔·普瓦列夫尔充满活力且表现亮眼,但你可能并不会感到惊讶,《经济学人》认为前央行行长、自由党领袖马克·卡尼更适合担任总理。令人惊讶的是,过去三个月中,加拿大政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揭示了贸易战对政治的影响,也为中左翼政党提供了一份摆脱有害文化战争的蓝图,为全球民主政治带来启示。
加拿大是特朗普上任后第二个举行大选的西方国家。他的强硬政策,包括关税和扬言将加拿大变成“珍贵的第51个州”,以及1月6日长期执政的总理贾斯廷·特鲁多辞职,重塑了加拿大的民意和政治格局。去年12月,自由党落后保守党25个百分点。如今,自由党领先约5个百分点。
这一转变是加拿大历史上幅度最大、速度最快的,也是全球范围内记录在案的最大转变之一。保守党的支持在选区分布上效率不高——艾伯塔省是他们的堡垒,类似加利福尼亚之于民主党。因此,根据我们的预测模型(见图表),自由党稳定的民调优势转化为86%的概率赢得议会最多席位。
从中得出的一个教训是,在贸易战背景下,经济问题占据主导地位。诚然,早在特朗普当选前,加拿大人就已关注经济繁荣。正如前自由党领袖迈克尔·伊格纳蒂夫本周所指,加拿大长期面临生产率问题。人均实际GDP在过去两年连年下降,已退回到2017年的水平。然而,与美国经济紧密相连的加拿大深受贸易战冲击,促使选民更加聚焦于经济韧性和增长。
这使得卡尼先生的资历显得比职业政治家普瓦列夫尔先生更为突出。当被问及为何更希望卡尼先生应对特朗普的贸易破坏政策时,选民们最常提到的理由是他的中央银行家经验。两党在相似的、合理的、以增长为导向的政策上达成共识,旨在推动能源和住房投资,同时避免通过税收加重选民负担。所以,普瓦列夫尔先生理应因此获得认可:他的一些构想,已经被卡尼先生明智地借鉴。
第二个教训关乎文化战争。在特鲁多领导下,加拿大因其强调身份政治及对异见者的道德否定态度而变得分裂。普瓦列夫尔则将这种分裂加以利用,保守党演变为反对说教式左翼政治的抗议运动,且常常带有明显的特朗普主义痕迹(是的,他们确实用过“让加拿大再次伟大”的口号)。
卡尼先生轻松摆脱了特鲁多身份政治的泥沼。他转而强调团结,传递务实而爱国的信息,聚焦于解决大多数加拿大人真正关心的问题,包括推行住房建设计划、改革广受诟病的碳税以免消费者直接承担,以及承认需根据住房市场实际调整移民规模以维持公众支持。普瓦列夫尔也有类似的政策,却因其个人形象偏向文化战争而陷入被动。
从加拿大经验中汲取启示
加拿大仍面临不确定性。其选举制度下,最后时刻的选票变化可能导致席位大幅波动。卡尼先生的敏感之处在于,他仅有数周的从政经验。同时,两党均未提出增加国防开支的资金计划;缓解特朗普贸易战的协议也可能难以达成。尽管如此,在选举前夕,加拿大令人欣慰地提醒人们法治的力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和爱国主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