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心疼了!江苏宿迁一10岁男孩母亲去世,而到了火化那天领骨灰盒的时候,男孩却像是

子焓 2025-04-25 14:32:23

太心疼了!江苏宿迁一10岁男孩母亲去世,而到了火化那天领骨灰盒的时候,男孩却像是没事人一样在火葬场看习题写作业,正当所有人对这个举动感到诧异的时候,男孩随后的一番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潸然泪下…… 2024年清明后的江苏宿迁,细雨裹着杨絮飘落在殡仪馆的台阶上。 10岁的杨辰宇蹲在候灰区的长椅上,膝盖上摊开的数学练习册被风掀起边角,铅笔在“三位数除法”的算式上划出工整的竖式。 他的父亲杨建军站在两米外,手里攥着母亲的死亡证明,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4月15日的车祸来得毫无征兆。 杨辰宇记得,母亲出门前还检查了他的作文本,用红笔圈出“我的理想”里的错别字。 急救车的鸣笛撕裂春夜时,母亲的手机还停留在班级群,未发出的消息是:“陈老师,辰宇的应用题需要多讲解。” 火化炉的指示灯亮起时,杨辰宇从帆布书包里掏出练习册。 表姐轻轻碰了碰他的肩膀:“辰宇,妈妈要走了。” 男孩头也不抬:“妈妈说,做题不能分心。” 句话让在场的亲属愣住,去年冬天,母亲在化疗病房里,用颤抖的手给他讲鸡兔同笼问题,床头的日历上写着:“宇宝加油,妈妈陪你考重点初中。” 候灰区的电子屏显示着“王秀英13:45”,杨辰宇的铅笔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 姑姑递来热牛奶,他摇摇头:“妈妈说,写完两面才能休息。” 殡仪馆的李师傅注意到这个孩子,他见过太多悲痛的场景,但从未见过如此“冷静”的告别。 杨辰宇的书包里,还装着母亲手抄的英语单词表,纸页边缘写着:“每天背5个,六年级前攒够1000词。” 当骨灰盒被递出时,杨辰宇突然站起来,对着盒子鞠了一躬,然后坐下继续做题。 父亲终于忍不住哽咽:“你妈妈要是看见,该多心疼。” 男孩停下笔:“妈妈说,心疼不如争气。” 这句话,是母亲在得知病情恶化那晚,抱着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网友说:“我父亲去世时,女儿也是抱着奖状去的墓地,她说要让爷爷知道她考了第一。” 心理专家指出,这是典型的“替代性心理补偿”,孩子通过践行逝者的期望,来缓解失去亲人的剧痛。 同类事件和情况其实还有很多,2022年汶川地震幸存者小林,在母亲忌日当天参加奥数竞赛;2023年重庆男孩小航,带着父亲的修车工具考上交通大学。 当生命遭遇突然的断裂,孩子往往用“完成未竟的期待”来维系与逝者的情感联结。 杨辰宇的练习册上,母亲的红笔批注依然清晰。 那些工整的解题步骤,成了母子间最后的对话。 当他在作文里写下“妈妈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会看着我写作业”时,殡仪馆的白菊正被春风吹落花瓣。 一个十岁男孩,用母亲留下的学习计划,搭建起抵御悲伤的堡垒。 他的沉默与坚持,是对“死亡”最懵懂却最坚韧的回应。 或许,正如班主任陈老师在追悼会上说的:“辰宇的练习册上,写的不仅是算式,更是一个母亲留在人间的温度,那些关于努力、关于未来的叮嘱,终将在孩子的生命里,长成新的春天。”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中均使用化名)

0 阅读:348
子焓

子焓

感谢大家的关注